兒童期是向青春期過渡的時期。弗洛伊德認為這一時期,是性心理發(fā)展的“潛伏期”。這一階段,兒童由于“戀父(母)情緒”受到阻礙或挫折,性欲得不到滿足,于是,尋找新的對象,通常是同齡,同性別的朋友。他們對自己是男性或女性有強烈的自覺,認為和異性在一起是可恥的事,甚至對異性雙親也有厭惡之感。此期兒童性別意識強,同時對異性的好奇心開始增強,很想自己探索性的秘密。由于這種性心理的存在,相應出現(xiàn)了一些性心理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對一個人整個性心理的發(fā)展過程產(chǎn)生影響,嚴重的可導致成年后性變態(tài)心理。 |
(一)兒童手yin
兒童手yin最早發(fā)生在嬰幼兒階段,有學者觀察發(fā)現(xiàn),一周歲的男孩或女孩就有手yin行為,且可達到性高潮。在以后兒童的發(fā)育中,兒童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反復手yin。從父母表情、態(tài)度中,兒童往往知道這種行為是不允許的,因而時常偷偷進行。兒童期手yin是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的正常現(xiàn)象,大部分成年人在兒童期都有過手yin,這無需驚訝,它對身體也無大傷害。然而,對待手yin的態(tài)度和處理方式作用于兒童心理上所產(chǎn)生的影響,卻遠遠大于手yin本身所帶來的影響。態(tài)度正確,處理方式得當,可使兒童性心理健康地發(fā)展。一旦失之偏頗,兒童性心理就有可能會走上偏常發(fā)展的道路,影響整個心理健康地發(fā)展。 |
例如,早年兒童的過分手yin起著強化性欲的作用,使得性欲亢進,而社會對此行為的唯一處理就是禁止,這種無意識的性本能自發(fā)要求與社會意識制約之間 產(chǎn)生的矛盾,將成為持久而強烈的心理沖突的根源,如果這種矛盾得不到正確疏導,將造成各種心理障礙,產(chǎn)生多疑、緊張、焦慮、恐懼、抑郁和自責自罪等。另 一方面,兒童缺乏正確的性知識,受傳統(tǒng)的性意識的影響,手yin可能使他們自身不潔感,使他們自我形象和自尊心嚴重受損,引起羞辱、自卑、沮喪、離群和孤僻。正象我們看到的,有些中學生,由于從小過分手yin,到了青春期后,性欲強化,又無正確指導,心理沖突日趨加深。有的整天憂心忡忡,萎靡不振,學習成績下降,社會生活退縮;有的甚至采取一種對自身和社會最不負責任的消極自我擺脫方式,自暴自棄,摒棄社會倫理道德,甘愿墮落,成為性犯罪者。
(二)性身份和性角色的認同障礙 一般說來,兒童期的認知水平已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具有性的自我識別能力,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性角色,接受性角色的要求。但有些父母不管孩子的真實性別什么,硬要按照自己的性別愿望是打扮孩子,結(jié)果影響了兒童的性別行為和對自己性別的心理選擇,引起性角色認同障礙。久而久之,造成性角色的混亂,性心理的倒錯。在對同性戀的病因分析中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同性戀者均有過在兒童期扮演異性角色的體驗,他們體驗到的是異性心理狀態(tài),對同性感興趣,對異性不感興趣。因此,我們對兒童性角色的要求和教育一定要符合兒童自身的性身份,不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培養(yǎng)兒童性角色。
(三)不適當?shù)男越佑|
異性兒童之間進行的性游戲,盡管在兒童期很少,但確實存在。兒童期具有幼稚好奇、模仿、豐富的想象力和強烈的求知欲的天性。他們對性器官和性交往的認識既新奇又浮淺和朦朧,他們學著大人的樣子親吻,愛撫,但卻不懂得其中的涵義,這種不適當?shù)男越佑|和性體驗本身并無多 大危害但如果不被正確引導,或被大人打罵,懲罰或大人抱著視而不見的態(tài)度,就有可能導致他們長們長成后的性戀態(tài),如窺陰癖、露陰癖等。嚴重影響性心理的正常發(fā)展。 |
(四)兒童與父母不恰當親近關系引起的性心理障礙
父母與兒童之間應該有一定的親近行為:如撫摩、親吻、摟抱等。這樣的行為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內(nèi),對兒童的性心理向健康方面發(fā)展是有益的,過少與過分的親近都會有損于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比如吸吮口欲或皮膚愛撫的要求未能得到滿足,可以引起嬰兒情緒方面的障礙,表現(xiàn)為經(jīng)常哭鬧、睡眠減少、不愿與人接觸等。而這些情緒方面的障礙常常伴隨有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的變化,如呼吸、心律的改變、胃腸道機能和內(nèi)分泌功能的變化。如果上述情況反復出現(xiàn),則可形成條件反射而鞏固下來,在以后的生活變化中或其他的心理刺激的激發(fā)下,很容易產(chǎn)生過度的反應,導致疾病的形成或惡化,如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哮喘、甲亢和消化道潰瘍等。再如過分的親近使得兒童長大以后,一旦缺少一點愛,就會表現(xiàn)出膽小怕事、焦慮、感到失去安全感,并試圖以孩子氣式的方式緩解這種恐懼。兒童期擺脫不了對父母的性吸引,成長以后就會產(chǎn)生心理障礙。弗洛伊德 認為成年期的神經(jīng)癥往往是由于兒童期與父母關系不正常形成的癥結(jié)而引起的。因此,父母應正確引導孩子并使其擺正這種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