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問曰:余聞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歲,人亦應(yīng)之。今三陰三陽不應(yīng)陰陽,其故何也?岐伯對曰:陰陽者,數(shù)之可十,推之可百,數(shù)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shù),然其要一也。
三陰三陽,手三陰、足三陰、手三陽、足三陽也。陰陽之?dāng)?shù),數(shù)之則少,推之則多,至于十百千萬,萬之大,不可勝數(shù)矣,然其要歸則一也。
天覆地載,萬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陰中之陰,則出地者,命曰陰中之陽。陽予之正,陰為之主,故生因春,長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則天地四塞。陰陽之變,其在人者,亦數(shù)之可數(shù)。
天覆地載,萬物方生,地下曰陰,地上曰陽。未出地者,命曰陰中之陰,則出地者,命曰m.payment-defi.com/wsj/陰中之陽。天以陽予之正,天以生為正。正與政同。地以陰為之主,地以成為主。故生因于春,長因于夏,收因于秋,藏因于冬。此天地之常也,失常則天地四塞。天地不失其常,則天地之陰陽可數(shù),人稟天地之氣,陰陽之變,其在人者,亦有數(shù)之可數(shù)也。
帝曰:愿聞三陰三陽之離合也。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廣明,后曰太沖。太沖之地,名曰少陰。少陰之上,名曰太陽。太陽根起于至陰,名曰陰中之陽。
圣人南面而立,前向南面,后背北方,前曰廣明,廣大、光明。后為太沖。太沖之地,名曰少陰。水熱穴論:踝上各一行,行六者,此腎脈之下行也,名曰太沖。少陰之上,名曰太沖陽。少陰自足上行,太陽自頭下行。太陽根起于至陰,穴名,在足小指,名曰陰中之陽。
中身而上,名www.med126.com曰廣明。廣明之下,名曰太陰。太陰之前,名曰陽明。陽明根起于厲兌,名曰陰中之陽。
中身而上,名曰廣明。陽在上。廣明之下,名曰太陰。陰在下。太陰之前,名曰陽明。前即上也,太陰自足上行,陽明自頭下行。陽明根起于厲兌,穴名,在足大指之次指。名曰陰中之陽。
厥陰之表,名曰少陽。少陽根起于竅陰,名曰陰中之少陽。
厥陰與少陽表里,故少陽為厥陰之表。少陽根起干竅陰,穴名,在足小指之次指。名曰陰中之少陽。
是故三陽之離合也,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三經(jīng)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陽。
太陽,陽之將衰,故為開。陽明,陽之極盛,故為闔。少陽,陽之未盛亦未衰,故為樞。三經(jīng)者,不得參差相失也。陽性浮,搏而勿浮,臟搏而不至太浮。命曰一陽,一陽者,三陽不失而合為一也。
帝曰:愿聞三陰。歧伯曰:外者為陽,內(nèi)者為陰,然則中為陰,其沖在下,名曰太陰。太陰根起于隱白,名曰陰中之陰。
陽在外,陰在內(nèi),是中為陰也。其沖在下,名曰太陰,毛際兩旁,足太陰之沖門也。沖者,經(jīng)氣之街衡也。太陰根起干隱白,穴名,在足大指。名曰陰中之陰。
太陰之后,名曰少陰。少陰根起于涌泉,名曰陰中之少陰。
太陰在前,少陰在后。少陰根起于涌泉,穴名,在足心。名曰陰中之少陰。
少陰之前,名曰厥陰。厥陰根起于大敦,陰之絕陽,名曰陰中之絕陰。
厥陰行身之側(cè),亦在少陰之前。厥陰根起于大敦,穴名,在足大指。陰之極,陰而絕陽,名曰陰中之絕陰。純陰也。
是故三陰之離合也,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三經(jīng)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陰。陰陽沖沖,積傳為一周,氣里形表而為相成也。
太陰,陰之將衰,為開。厥陰,陰之極盛,為闔。少陰,陰之未盛亦未衰,故為樞。三經(jīng)者,不得參差相失也。陰性沉,搏而勿沉,鼓搏而不至極沉。命曰一陰,一陰者,三陰不失而合為一也。陰陽運行,沖沖流注,積至傳遍六經(jīng)而為一周。一日一夜,周身五十,氣布于里,形固于表,而為相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