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瘡是嬰幼兒常見的口腔疾患。本病多為胎稟胃熱,或熱毒侵襲,或先天不足,體弱多病所致。它可發(fā)生于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特別好發(fā)于唇、頰內(nèi)粘膜,其次是舌邊緣及舌尖,潰瘍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約0.6~1.5毫米,潰瘍面呈黃白色或灰白色,潰瘍點(diǎn)1~3個(gè),有燒灼樣疼痛,遇食物刺激則痛甚。
心脾積熱 口舌潰爛,少則五六個(gè),多則十余個(gè),周圍紅赤,疼痛拒食,口臭流涎,煩躁多啼,大便干結(jié),或發(fā)熱面赤。治宜清熱解毒。
(一)
用法:上藥用砂鍋文火炒至微黃,共研為細(xì)末。將食醋煮沸,放置冷卻至溫?zé),再倒入藥末,調(diào)成膏狀。把藥膏分次涂于2厘米見方的紗布或白布上,使膏厚2毫米,見方1厘米左右,然后分別貼于患兒兩足涌泉穴,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
(二)
處方:真牛黃0.015克,青黛0.3克,硼砂0.9克,冰片0.3克,朱砂0.3克,珍珠0.018克,煅入中白0.3克。
用法:共研為極細(xì)粉,瓷瓶裝好勿使漏氣,每用少許,涂抹患部,每日3~5次,敷藥之后半小時(shí)內(nèi)勿飲水及食流汁品,以保持藥效。
(三)
處方:蔻仁(去殼)3克,硼砂6克,白礬、上梅片各3克,蜂蜜30克。
用法:先將蔻仁去殼,加入硼砂研末,白礬、上梅片另研末,將4藥混勻后,與蜂蜜混合放入勺(罐)內(nèi),武火熬開“三沸”即成,待溫后加上梅片裝瓶備用。先將口腔用3%硼酸水、生理鹽水或淘米水洗凈,然后用消毒棉球涂抹此膏。抹藥后將患兒頭部低斜,使口涎流出,每日2~3次或更多。輕者涂抹數(shù)次有效,重者2~3天可愈。
(四)
處方:霜后茄子1個(gè)。
用法:放干,研成細(xì)末,抹于口中,用1~2次即可收效。
(五)
處方:小麥面燒灰2份,冰片1份。
用法:將2味混合,研成細(xì)末。用時(shí),將藥粉吹在患兒口瘡面上,每天吹敷2~3次。
(六)
處方:荸薺數(shù)個(gè)。
用法:將荸薺洗凈,燒存性,研成細(xì)末,涂擦于口瘡患處。
(七)
處方:羊乳。
用法:羊乳細(xì)濾口含之,數(shù)次可愈。
(八)
處方:大栗。
用法:將大栗煮熟,日日食之。
(九)
處方:柿餅霜。
用法:將柿餅霜敷于口瘡,每日數(shù)次。
(十)
處方:可可豆適量。
用法:將可可豆研成粉末,加入適量蜂蜜調(diào)成糊狀,給小兒頻頻含咽。
(十一)
用法:將竹葉洗干凈,加清水1升,上火煮,待成竹葉汁后,撈去竹葉,加入m.payment-defi.com淘洗干凈的粳米及冰糖,共煮成粥,服食。
(十二)
用法:上藥水煎后,加少許糖。每日服1次,連服3~5日。
(十三)
用法:將露蜂房剪碎,炒焦,與枯礬共研為細(xì)末,用香油調(diào)勻,涂敷患處;?qū)⒏煞鄞捣笥诨继帯?/p>
(十四)
處方:襄荷梗15克,水酒適量。
用法:共煎取汁,含漱,漱后將藥吐掉。每日3~5次。
(十五)
處方:鮮石榴1個(gè)(個(gè)大m.payment-defi.com/wszg/色紅者尤佳)。
用法:去皮,搗爛,用開水浸泡過濾,取汁,待冷后,頻頻含漱,連用數(shù)日。
(十六)
處方:黃連15克,青黛15克,寒水石9克,乳香15克,冰片9克,石膏15克,硼砂9克。
用法:共研細(xì)末,密閉貯存,用時(shí)用紙筒將此少許吹口腔患處,每日3次。
本方適用于小兒口腔念珠菌病。
虛火上浮 口舌潰瘍或糜爛,稀散色淡,不甚疼痛,口流清涎,顴紅盜汗,口干不渴。治宜滋陰降火。
(一)
處方:吳茱萸60克,面粉適量。
用法:吳茱萸研末,加面粉,醋調(diào)作二餅,貼于足心,以布扎之,過夜即愈。
(二)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三)
處方:生地9克,蓮子芯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數(shù)劑。
(四)
用法:上藥研末備用。1歲以下每次3克,1歲以上酌情增至6~12克。上藥末與陳醋適量調(diào)成糊狀,涂敷患兒足心,外以紗布包扎。
(五)
處方:太子參3克,麥冬3克,生甘草2克,玄參3克,銀花1.5克。
用法:將上藥泡茶飲服,以盡味為度,每日1劑。
(六)
處方:生地6克,大青葉6克,生石膏9克,花粉9克,粳米30克。
用法:前4味藥煎湯去渣,入粳米、白糖煮粥食,每天1劑,連服3~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