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實功曰∶夫鬢疽者,乃手少陽三焦相火妄動,又兼腎水不能生木,或外受風寒,但此經(jīng)多氣少血,肌肉相薄,最難腐潰,此皆性情急暴,房欲血虛火動,肝氣凝結而成疽也。初起寒熱交作,頭眩痛徹太陽,甚則耳目連鬢通腫,治法不可妄用針灸。如初見瘡時,寒多熱少,口干作渴,好飲熱湯,六脈虛數(shù)無力,又兼患上堅硬,多不 痛,無潰無膿,瘡根流散,此乃真氣虛而邪氣實也。托里為主,消毒佐之。如初見瘡時,多熱少寒,頭眩作痛,口燥舌干,渴欲飲冷,二便秘澀,六脈沉實有力,瘡亦 腫疼痛,身體發(fā)熱,易腐易膿,根腳不開,腫 在外,此乃正氣實而邪氣虛也。消毒為主,托里佐之。大抵正氣勝則邪氣虛,正氣虛則邪氣實,正氣勝則實,邪氣勝則虛,必然一勝則一負,邪正不并立,欲其虛而不待損而自虛矣。(《正宗》)
鬢疽(圖缺)
又曰∶又有未見瘡時,先作渴證一年半載,日久日重,然后發(fā)為鬢疽,其形色多紫黑,瘡多平陷,堅硬無膿,毒流耳項,又兼氣味不正,形容不澤,精神www.med126.com不振,飲食不進者,俱為不治。
胡公弼曰∶鬢乃足陽明經(jīng)所行之處,由肺胃積熱上壅發(fā)毒者多。其見證也,寒熱往來,嘔逆惡心,自痛鼻干等證。若疽深寸余者不治。
陳遠公曰∶有鬢中忽生疽,紅腫高突,頭面目鼻俱浮,異于平常,此陽毒也。蓋兩鬢近太陽,乃陽位也,陰氣不能至,故作陽證治之。然往往有變?yōu)殛幾C者,所以陽藥中加入陰分之味,以防其變,若已潰爛,尤須陰藥多于陽藥也。擬用理鬢湯治之。(《冰鑒》)
申斗垣曰∶鬢疽乃足陽明胃經(jīng)多氣多血,生于頭維穴,初如癤子,后漸大硬如石,皮似豬皮棕眼,睡中譫語恍惚,吐逆鮮血,流入四肢者,萬死一生。(《啟玄》)
澄曰∶鬢疽宜養(yǎng)肝血,托里成膿,不可輕用寒涼,潰后避風,初起粟窠作癢不痛,切勿抓破,即用膏蓋。若一經(jīng)外風襲入,漫腫,頭目壅腫,根腳必硬,不可不慎。
理鬢湯(《辨證冰鑒》) 治鬢疽已潰未潰,無不收功。
川芎 當歸(各一兩) 金銀花(三兩) 夏枯草(三錢) 白芷(二錢)
水煎服。二劑即消,已潰者四劑全愈。(此方以金銀花、夏枯草更得祛逐之功,又妙在芎、歸補氣血,陰陽雙益,正氣足則邪自難變m.payment-defi.com/zhuyuan/,安得不愈哉。)
生地 天花粉 川芎 牛蒡子 白芍 甘草節(jié) 柴胡 當歸 防風 連翹 黃芩 山梔(各等分)
白水煎,食遠服。
鼠粘子湯 治鬢疽初起,寒少熱多,頭眩作痛,口燥嗌干,渴欲飲冷,二便秘澀,六脈沉實有力,煩悶疼痛者。
桔梗 鼠粘子 赤芍 地骨皮 當歸 天花粉 元參 甘草梢 木通 防風 連翹(各一錢)大黃(炒,二錢)
白水煎,食遠服。
加味逍遙散 治鬢疽七日以上,根盤深硬,色紫 痛。
白術 天花粉 柴胡 牡丹皮 貝母 白茯苓 當歸 白芍 陳皮 山梔(各八分) 羚羊角 紅花 甘草(各五分) 淡竹葉二十片同煎,食后服。
梔子清肝湯 治少陽經(jīng)虛,肝火風熱上攻,遂成鬢疽,痛連頸項、胸乳、太陽等處,或寒熱晡甚,胸滿口苦舌干。
柴胡 川芎 當歸 牛蒡子 白芍 牡丹皮 石膏 山梔(各一錢) 黃連 甘草(各二錢)
白水煎,食后服。
清肝解郁湯 治暴怒傷肝,憂思郁結,致肝火妄動,發(fā)為鬢疽,頭眩痛徹太陽,胸膈痞連兩脅,嘔吐酸水。
熟地 當歸 白芍 白術 白茯苓 貝母 山梔(各一錢) 人參 半夏 柴胡 牡丹皮 陳皮 川芎 香附(各六分) 甘草(四分)
姜三片,煎,食遠服。
參苓內托散 治鬢疽已成,堅而不潰,潰而不斂,氣血俱虛,身涼脈細,飲食少思,口淡無味及形體消瘦。
人參 白茯苓 川芎 當歸身 熟地 炙黃 山藥 白芍 白術 陳皮(各一錢)牡丹皮 肉桂 地骨皮 甘草 熟附子(各五分)
姜三片,棗二枚,同煎,食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