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殼、枳實類藥材的品種考證和資源應用的調查研究※ 蔡逸平 曹 嵐 范崔生(浙江省寧波市藥檢所 寧波315000) (
江西中醫(yī)學院 南昌330006)
關鍵詞 枳殼 枳實 品種考證 資源應用 調查研究
枳殼、枳實為常用中藥,來源于
蕓香科
柑桔屬( Cit rus L ) 多種植物及
枸橘屬( PoncirusRaf) 枸橘Poncirus t rifoliata Raf 的未成熟果實或幼果。枳殼、枳實類藥材藥用歷史悠久,來源復雜。本文對其品種考證和資源應用作了系統(tǒng)的調查研究,現(xiàn)將有關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1 藥用源流及品種考證
111 在歷代本草中的記載 枳殼、枳實在我國有悠久的藥用歷史,《周禮》有“橘逾淮而北,為枳。今江南俱有枳橘,江北有枳無橘”的記載,此外《禹貢》、《山海經》、《呂氏春秋》等也有記載。枳殼、枳實類藥材以枳實之名首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唐本草》云:“謹案枳實,日干乃得,陰便濕爛。用當去核及中瓤乃佳??若稱枳實,須合核瓤用者,殊不然也,誤矣。”由此可見唐代所用的枳實,實際上是后世所稱的枳殼。到宋·《開寶本草》才正式分枳殼、枳實,另立枳殼一條,作者掌禹錫是根據(jù)唐·甄權所著的《藥性論》而提出了枳殼的名稱,并說明“此與枳實主療稍別,特列此條”?茏?《本草衍義》曰:“枳實、枳殼一物也!辈⒄J為枳實“小則其性酷而速,大則其性詳而緩”。宋代蘇頌《圖經本草》中只有枳實的形態(tài)描寫,而無枳殼的形態(tài)描寫,說“文具枳實條下”,亦說明枳殼、枳實源于同一植物。蘇頌又說:“今洛西、江湖州郡皆有之,以商州者為佳??七月、八月采者為實, 九月、十月采者為殼!泵鳌だ顣r珍《本草綱目》云:“枳乃木名?實乃其子,故曰枳實,后人因小者性速,又呼老者為枳殼!备鶕(jù)本草記載,我們可以確定宋以前只有枳實之名,宋以后稱大者為枳殼,小者為枳實,兩者為同一種植物的成熟程度不同的果實。
112 原植物的考證 正品枳殼、枳實的原植物問題自古以來就比較復雜!渡胶=洝吩:“北徽之山多枳!焙鬂h馮衍顯志賦:“犍六枳而為籬兮。”晉·潘岳間居賦:“長楊映治,芳枳樹籬!碧啤みM士朱慶馀詩云:“只因愈疾味偏佳,若教盡乞人人與,采盡商州枳殼花!碧啤ず喼荽淌酚禾盏摹冻俏髟L友別墅》詩云:“澧水橋西小徑斜,日高猶未到君家,村園門蒼多相似,處處春風枳殼花!彼巍り懹卧娫:“傍籬叢枳寒猶綠,遠舍流泉夜有聲。”以上均有枳的栽種及作綠籬用的記載。從現(xiàn)代看來,柑橘類植物用作綠籬者以枸橘最為適宜,與目前常作綠籬的枸橘Poncirust rifoliata Raf 亦相一致,故宋代以前的藥用枳實應為現(xiàn)代來源于枸橘的
綠衣枳殼、枳實。在歷代本草著作中,皆以商州、汝州產的枳殼及成州所產的枳實為正品!渡褶r本草經》、唐·《新修本草》曰:“枳實產河內!薄堕_寶本草》說:“枳殼產于商州(今陜西商縣) 。”宋·唐慎微《證類本草》亦記載汝州枳殼、成州枳實,并附插圖,為三數(shù)復葉。《圖經本草》曰:“枳實,生河內川澤,枳殼,生商州川谷!边繪有成州(甘肅成縣) 枳實和汝州(河南臨汝) 枳殼兩圖。究其產區(qū)的地理位置,其緯度約為北緯33°8′~34°2′,而柑枳屬植物多分布在秦嶺南坡以南,不論古今,只有枳屬枸橘的自然分布達到上述緯度。從宋代本草中成州枳實、汝州枳殼原植物圖看,所繪的葉片均為三出復葉,且上部枝條扁平光禿,具有較長大的扁刺,這都是枸橘的獨特形態(tài)和生態(tài)特點。我們可以確定,直到宋代,正品枳殼、枳實的來源應為枸橘。《圖經本草》對枳殼藥材的描述:“今醫(yī)家以皮厚而小者為枳實,完大者為枳殼,皆以翻肚如盆口唇狀,須陳久者為勝。”《本草綱目》將枸橘與枳明確區(qū)分,枸橘的釋名為臭橘,枳的釋名為枳實、枳殼,認為枸橘之果實“偽充枳實及青
橘皮售之,不可不辨”。從所附原植物圖分析,枸橘似現(xiàn)代的植物枸橘Poncirus t rifoliata Raf ,枳則為單身復葉的柑桔屬植物,類似于現(xiàn)代的
酸橙。由此我們可推斷:在宋代與明代之間,正品枳殼、枳實的原植物來源發(fā)生了變化,宋代以前為枸橘,到明代及以后則轉為酸橙等柑桔類植物。造成這種變遷的原因,是隨著主產地南移所含的植物種的變更。以酸橙類作為正品枳殼、枳實的正品藥材來源,是枸橘枳殼、枳實的產量小,不適應大量的藥用需求,需另尋找用品,而酸橙枳殼個大肉厚,香氣濃,且較其它種枳殼在藥材質量、產量、栽培上為優(yōu),尤其以臨床療效佳而更占優(yōu)勢,被視為正品。相反,被視為臭橘的枸橘的藥材則逐漸降為枳殼、枳實的偽品了,F(xiàn)代對枳實、枳殼亦作了很多考證。1933年,日本人田中長三郎在他的《柑橘の研究》[1 ]中考證了1159 年《紹興校定經史證類備急本草》(又稱《紹興本草》) ,認為所記載的“汝州枳殼”是枸橘, 而成州枳實則是宜昌橙Cit rusichangensis Swngle 。葉橘泉指出:“枳之原植物,征諸古代記載以及現(xiàn)代植物分類學諸書為枸橘,但現(xiàn)在供藥用的枳實已非此植物之果實!盵2] 《中藥志》曰:“枳實大致說來,在明代以前主要用枳,明代以后則主要為柑桔屬植物!标P于枳實、枳殼的產季,公元前二世紀東漢崔是撰的《四民月令》記有“九月九日收枳實”!秴瞧毡静荨芳啊秷D經本草》謂枳實:“九月、十月采,陰干!倍教拼,枳實的產季發(fā)生了變化,唐·陳藏器《本草拾遺》中提出:“本經采實用九月、十月,不如七月、八月,既厚且辛!闭J為七、八月采的質量好,這與現(xiàn)今枳殼的采季在大暑前后近乎一致。
2 資源應用的調查
2.1 藥用資源及其分布的調查 柑桔屬有記載的植物約20 種,主要分布于亞熱帶及熱帶地區(qū)。我國有14 種,其中11 種為原產我國并已有悠久的栽培歷史。該屬植物在我國主要分布于秦嶺以南各地,其中以長江流域各省區(qū)以及華南的資源最為豐富。柑桔屬植物用作枳殼、枳實入藥的種類主要有7 種。
2.1.1 酸橙Citrus aurantiun L :分布于長江流域及南方各省,江西、浙江、四川、湖南等省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帶,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多見。以江西、四川、湖南等省栽培面積大,產量高。由于種植歷史較長,經過不斷選擇,產生了許多栽培變種,如代代花C. aurantium″Daidai″、朱欒C.aurantium″Chuluan″、
黃皮酸橙C. aurantium″Huangpi″、塘橙C. aurantium″Tangcheng″。
2.1.2 香圓C. Wilsonii Tanaka :陜西、甘肅、湖北、江蘇、浙江、安徽等省區(qū)多有載培。
2.1.3
甜橙C. sinensis Osbeck :廣泛栽培于長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區(qū),以四川、湖北、江西、浙江、廣東等省的栽培量最大。
2.1.4
柚C. grandis Osbeck (L) : 廣泛栽培于長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區(qū),以四川、湖北、江西、浙江、廣東等省的栽培量最大。
2.1.5
蟹橙C. junos Sieb. ex Tanaka :為一野生種類,分布于陜西、甘肅省南部,湖北、湖南省西部,廣西北部,云南、貴州以及四川東部地區(qū)。亦有少量栽培于宅邊及山坡地帶者。
2.1.6 紅河橙C. hongheensis Y. L. D. L :分布于云南南部,為大翼橙亞屬的一個新種,葉蔭民等[13 ]于1974 年在云南紅河縣發(fā)現(xiàn),當?shù)亓曈闷湮闯墒旃麑嵶麒讱と胨帯?br >2.1.7 宜昌橙C. ichangensis Swingle :分布區(qū)域與蟹橙接近,亦為大翼橙亞屬的一個野生種,以施文格(W1T1Swingle) 根據(jù)1913 年在宜昌興山縣采集的標本確定的新種。此外枸橘屬枸橘亦為枳殼、枳實類藥材植物來源之一,該種原產我國,別名枳,分布于亞熱帶到溫帶。我國北至河北、山東,南至廣東、廣西均有分布。華中地區(qū)多有栽培。除果實供藥用外,還作綠籬或柑桔類的砧木用。
2.2 商品藥材及其產地的調查
2.1.1 江枳殼(實) 、川枳殼(實) 、湘枳殼(實) :原植物為酸橙的栽培品,分別主產于江西清江、新干,四川江津、綦江,湖南沅江。江西產枳實按大小及采收時間不同分
雞眼、鵝眼、小片、中片、大片5 檔。枳實產于四川、湖南2 省者大小混同供藥用。江枳殼:呈半球形,直徑3.5~5cm ,外皮略粗糙,青綠色,口面反卷,呈典型的“翻肚如盆口唇狀”。川枳殼:直徑3~5 cm ,外皮略粗糙,黃綠色至棕黃色,口面略呈反卷狀。湘枳殼:大小、外觀與川枳殼相似,但皮薄,口面僅略呈反卷,香氣較淡。酸橙及其栽培變種為枳殼、枳實商品藥材的大宗來源。
2.2.2 香圓枳殼:原植物為香圓,主產陜西漢中、安康地區(qū)。主銷本省,部分銷至廣東、山東、河南、上海等地。藥材呈半球形,直徑4~7 cm。外皮灰綠色或綠褐色,無毛,常有棕黃色斑塊,頂端具“金錢環(huán)”,皮厚,口面反卷,質較松泡。
2.2.3 甜橙枳實:又稱廣柑枳實,原植物為甜橙,產四川江津、貴州、廣東等省。藥材呈圓球形或半球形,直徑1~2.5 cm。表面棕綠色或棕色,較細致,散有眾多小油點,基部具圓盤狀果柄痕或點狀突起的
花柱基痕。
2.2.4 柚枳殼:為柚的幼果,長江流域各省及南方各省區(qū)均有產,;祀s于正品枳殼藥材中。
2.2.5 蟹橙枳殼:原植物為蟹橙,主產于湖南、湖北西部,陜西、甘肅、云南、貴州部分地區(qū),藥材半球形,直徑215~4 cm ,外皮青綠色,皮薄,有特殊香氣。
2.2.6 紅河枳殼:原植物為紅河橙,產于云南南部。藥材呈半球形,直徑3~5. 5 cm ,外皮黃棕色,具稀疏、大而突起的油點,皮厚,口面不反卷至內卷,具較濃郁香氣。
2.2.7 宜昌橙枳殼:原植物為宜昌橙,產湖北、四川。藥材近半球形,直徑2.5~4 cm ,表面黃綠色,皮極薄,口面平坦。
2.2.8 建枳殼(綠衣枳殼) :原植物為枸橘,產福建省,銷廣東、廣西,并出口。藥材呈半球形,直徑2.5~3 cm ,外皮灰綠或黃綠色,被細柔毛,口面不反卷,皮略薄。
參考文獻
1 田中長三郎1 柑橘の研究1 東京:養(yǎng)賢堂版,1936175~76
2 葉橘泉1 江蘇中醫(yī),1959 (5) :19
3 葉蔭民1 植物分類學報,1976 ,14 (1) :57~59
(收稿日期:1998208203)
轉自;http://blog.163。com/zhihong_zhao@126/blog/static/473632372009102261718760/
-----------.《夢溪筆談》:六朝以前醫(yī)方,唯有枳實,無枳殼,故本草亦只有枳實。后人用枳之小嫩者為枳實,大者為枳殼,主療各有所宜,遂別出枳殼一條,以附枳實之后。然兩條主療,亦相出入。
古人言枳實者,便是枳殼,《本草》中枳實主療,便是枳殼主療,后人既別出枳殼條,便合于枳實條內摘出枳殼主療,別為一條;舊條內只合留枳實主療。后人以《神農本經》,不敢摘破,不免兩條相犯,互有出入。予按《神農本經》枳實條內稱,主大風在皮膚中,如麻豆苦癢,除寒熱結,止痢,長肌肉,利五臟,益氣輕身,安胃氣,止溏泄,明目,盡是枳殼之功,皆當摘入枳殼條。
后來別見主療,如通利關節(jié),勞氣,
咳嗽,背膊悶倦,散瘤結,胸脅痰滯;逐水,消脹滿,
大腸風,止痛之類,皆附益之,只為枳殼條。舊枳實條內稱,除胸脅痰癖,逐停水,破結實,消脹滿,心下急痞痛,逆氣,皆是枳實之功,宜存于本條,別有主療亦附益之可也。如此,二條始分,各見所主,不至甚相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