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初至甚說承氣第七
前文細(xì)解《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中,承氣輩大法十條。今復(fù)細(xì)說大承氣一十四條法要如下。
夫《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陽明篇》曰:
1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日晡所發(fā)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若劇者,發(fā)則不識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澀者死;微者,但發(fā)熱,譫語者,大承氣湯主之。
此即【吐下】誤治,邪內(nèi)結(jié)實,故【大便不解】,病亦不解。過十余日,病將自解,爾【發(fā)潮熱,不惡寒】。唯內(nèi)結(jié)甚,則【獨語如見鬼狀】,但見鬼甚,爾【不識人】。如此則雖披衣臥床,卻惶惶然,不知所在。故【循衣摸床,惕而不安】。氣結(jié),故【喘】;津故【直視】。脈【弦】者,正邪相搏故【生】;脈【澀】者,精血枯涸乃【死】。
若病不太甚,其內(nèi)實【微】結(jié),
則【但】有【發(fā)熱譫語】。無論微甚,見其裏已成實,外無表証,皆屬【大承氣湯主之】。
2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鞕爾,宜大承氣湯下之。
此【譫語】【潮熱】等,俱如上條。所以不能食者,胃中先【有燥屎五六枚】在下,故食不得下也。非胃氣之?dāng)∫。若其人能食,胃中無躁屎,故大便仍可通。但大便如【鞭】者,是亡津液也。其躁屎之“實”不在胃,爾在腸也。如此二種,能食則便鞭,屎在胃則不能食,俱當(dāng)【宜大承氣湯】。
3陽明病,汗出,譫語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為實也,須過經(jīng)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語言必亂,以表虛裏實故也,下之宜大承氣湯。
此【譫語】【燥屎】如上條。言過經(jīng)者,即無表証也。無表証者,邪皆裏結(jié),故可一鼓作氣,攻下之也。若表亦有邪,則如前狼後虎,心亂則【言亂】矣。
4二陽並病,太陽證罷,但發(fā)潮熱,手足縶縶汗出,大便難而譫語者,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方見前)
此言太陽病傳陽明之初,太陽病仍未全解,故曰:【並病】。非太陽陽明脾約也。及其太陽証罷,僅有陽明証時,若更見發(fā)【潮熱】,【手足縶縶汗出】者,陽明病將自愈也!颈汶y】【譫語】是陽明的証。速【宜大承氣湯】【下之則愈】。
5陽明病,下之,心中懊(忄農(nóng))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滿,大便初鞕後溏者,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氣湯。(方見前)
此言雖下之後,仍可下也。下後,雖見心中懊憹,以爲(wèi)如
梔子湯証等,似不可攻。但見【燥屎】者,即可攻之無疑。若【腹微滿】者,似可攻之,但未見【燥屎】,爾反溏者,此真正不可攻也。何處可攻,何處不可攻,全在“實”之大小有無也。若欲攻之,以大承氣。若佯攻之,以小承氣。
6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fā)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宜下之;脈浮大者,宜發(fā)汗。下之與大承氣湯;發(fā)汗宜
桂枝湯。
此亦汗下之別也!救贞伟l(fā)熱】,【又如瘧狀】,此正潮熱也。潮熱【汗出】則病將自【解】也。若不自解,脈大爾未實,以桂枝發(fā)汗,實爾不大,以大承氣下之。
7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jié)M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氣湯。
此言【腹?jié)M痛】者,知其“痛”者,是已成實,爾有燥屎。故可下之。人謂屎常在腸,何以在胃?則此必先有宿食也。宿食積爾不下,反成屎矣。夫病本無奇,人何以怪之?
8病人小便不和,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息不能臥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氣湯。
【小便不和】,【時有微熱】者,裏熱將結(jié)也。【大便乍難乍易】者,有宿食塞穀道也。其氣先結(jié)則喘。臥則結(jié)甚,起又不能解結(jié),故宜大承氣湯跌蕩之,宿食去,氣機順,發(fā)熱退爾人安臥矣。
9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大便難,身微熱】者,俱如上解!灸恐胁涣肆恕、【睛不和】者,非目本病,實乃眼瞼之病也。其屬土之不運也。故宜【急下之】。莫待實甚。若實甚則【目赤】【直視】【大便不解】【身大熱】諸証必犯。此條乃是初實未甚也。
10陽明病,發(fā)熱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言【急下之】者,裏未成實也。
11發(fā)汗,不解,腹?jié)M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此言【發(fā)汗】後,表仍【不解】,乃入裏,故【腹?jié)M痛】者已成實,宜【急下之】。
12腹?jié)M不減,減不足言,當(dāng)下之,宜大承氣湯。
此言【
腹痛】將作成實也,故【當(dāng)下之】。
13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負(fù)者,為順也;負(fù)者,失也。互相克責(zé),名為負(fù)也。脈滑而數(shù)者,有宿食也,當(dāng)下之,宜大承氣湯。
此言滑則有積,數(shù)則為熱,【宿食】之禍也,故當(dāng)下之。所謂順逆者,寸上本應(yīng)浮大反細(xì)小沉微,尺下本應(yīng)沉小反浮大弦長也。若純一陽明病熱實者,必大便難乃至于大便不解,今能下利者,必是陽明少陽合病,寒熱往來,故其熱時則【滑數(shù)】,寒時則【下利】矣。
14問曰:陽明宿食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浮而大,按之反澀,尺中亦微而澀,故知其有宿食也,大承氣湯主之。
此言【宿食】之脈,積聚在中,形氣俱不通則關(guān)上滑實,上下尺寸【微澀】也。若宿食成燥屎,則【滑】藏實現(xiàn)矣。
綜上所述,凡誤汗下後,或延誤病情,有如下証,皆可謂實,然實者有遲速,故服藥有緩急。
小便不和且大便乍難乍易,大便難,至於大便鞭硬,至於大便不解。此大便自成其實,由初至甚也。
見鬼不識人,乃至於不知物事之循衣摸床等,此內(nèi)實
神昏,由初至甚也。
睛不和乃至於直視;譫語乃至於亂言;目中不了了乃至於目赤。此津虧成實,由初至甚也。
腹微滿乃至於腹?jié)M痛,此腹中結(jié)實,由初至甚也。
弦生,澀死;脈相初至甚也。
喘息不能臥者,乃至於不能食者,此有燥屎,由初至甚也。
又可下不可下,藥當(dāng)用不當(dāng)用者如下。
大便,若初鞕後溏者,不可下之。
脈實者,可下之;
發(fā)潮熱汗出如瘧者,此將愈解表也,正可下之。
此是《傷寒雜病論◎陽明篇》中,大承氣湯,一十四條正治之法俱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