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嘔吐膈氣總論
    

證治準繩·雜病:嘔吐膈氣總論

《潔古家珍》,吐證有三,氣、積、寒也。皆從三焦論之,上焦在胃口,上通于天氣,主內而不出。中焦在中脘,m.payment-defi.com/zhicheng/上通天氣,下通地氣,主腐熟水谷。下焦在臍下,下通于地氣,主出而不納。是故上焦吐者,皆從于氣。氣者、天之陽也。其脈浮而洪。其癥食…

《潔古家珍》,吐證有三,氣、積、寒也。皆從三焦論之,上焦在胃口,上通于天氣,主內而不出。中焦在中脘,m.payment-defi.com/zhicheng/上通天氣,下通地氣,主腐熟水谷。下焦在臍下,下通于地氣,主出而不納。是故上焦吐者,皆從于氣。氣者、天之陽也。其脈浮而洪。其癥食已暴吐,渴欲飲水,大便燥結,氣上沖胸而發(fā)痛。其治當降氣和中。中焦吐者,皆從于積,有陰有陽,食與氣相假為積而痛。其脈浮而弦。其證或先痛而后吐,或先吐而后痛。法當以小毒藥去其積,檳榔、木香和其氣。下焦吐者,皆從于寒,地道也,其脈大而遲。其證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小便清利,大便秘而不通。

治法宜毒藥通其閉塞,溫其寒氣,大便漸通,復以中焦藥和之,不令大腑秘結而自愈也!洞耸码y知》,問嘔吐噦,胃所主,各有經乎?答曰∶胃者總司也,內有太陽、陽明、少陽三經之別,以其氣血多少,而為聲物有無之不同。即吐屬太陽,有物無聲,乃血病也。有食入即吐,食已則吐,食久則吐之別。嘔屬陽明,有物有聲,氣血俱病也。仲景云∶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下,噦屬少陽,無物有聲,乃氣病也。(此以干嘔為噦也。)醫(yī)家大法∶食剎則吐為之嘔,生半夏湯。食入則吐為之暴吐,生姜橘皮湯。食已則吐為之嘔吐,橘皮半夏湯。食久則吐為之反胃,水煮金花丸。m.payment-defi.com/kuaiji/食再則吐為之翻胃,易老紫沉丸。旦食不能暮食。則吐、食不下,脈實而滑,半夏生姜大黃湯下之。潔古論吐分三焦,其說蓋本于黃帝,所謂氣為上膈,食飲入而遠出為下膈,食時乃反出之。其上焦食已暴吐者,今世謂之嘔吐也。中下二焦食久而吐,食再而吐者,今世謂之膈氣反胃也。分嘔吐、膈氣為二門。趙以德云∶夫陰陽氣血,隨處有定分,獨脾胃得之,則法天地人而三才之道備。故胃有上、中、下三脘,上脘法天為陽,下脘法地為陰,中脘法氣交之分。陽清而陰濁,故陽所司者氣,陰所司者血。然陽中亦有陰,陰中亦有陽,于是上脘氣多血少,則體干道之變化動也。下脘血多氣少,則體坤道之資生靜也。中脘氣血相半,故運上下動靜升降之氣行。由是物之入胃,各從其類聚。水飲者,物之清。谷食者,物之濁。然清中有濁,濁中有清,故飲之清者,必先上輸于司氣之肺,而后四布為津為液。清中之濁者,則下輸膀胱為便溺出焉。食之清者,亦必先yin精于司血之心肝,以養(yǎng)筋骨經脈,更化榮衛(wèi),流注百骸。濁中之濁者,則自下脘變糟粕,傳送下大腸出焉。若邪在上脘之陽則氣停,氣停則水積,故飲之清濁混亂,則為痰、為飲、為涎、為唾、變而成嘔。邪在下脘之陰則血滯,血滯則谷不消,故食之清濁不分,而為噎塞、為痞滿、為痛為脹、變而成吐。邪在中脘之氣交者,盡有二脘之病。是故嘔從氣病,法天之陽,動而有聲,與飲俱出,猶雷震必雨注也。吐從血病,法地之陰,靜而無聲,與食俱出,象萬物之吐出于地也。氣血俱病,法陰陽之氣交,則嘔吐并作,飲食皆出。然在上脘,非不吐食也,設陽中之陰亦病,則食入即吐,不得納于胃也。非若中脘之食已而后吐,下脘之食久而方出。其下脘,非不嘔也,設陰中之陽亦病,則吐與嘔齊作,然嘔少于吐,不若上脘之嘔多于吐也。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