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庭醫(yī)藥》 ◆ 桂枝茯苓丸最初用于治療因包塊引起的妊娠胎動不安。 ◆ 凡婦人經、胎、產之疾屬淤血阻滯胞宮者,皆可用本方祛淤消。 ◆ 常用于婦女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子宮內膜炎、附件炎、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屬淤血阻滯者。 ◆ 應用本方的要點是:婦人小腹宿有包塊,腹痛拒按,或下血色晦暗而有淤塊,舌質紫暗,脈沉澀。 桂枝茯苓丸最早見于東漢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一書(公元前206年)。本方是活血化淤、消(包塊)的名方。不僅為治療淤血腫塊提供了有效的方藥,而且在理論上給人們治療淤血塊以啟迪。今天,桂枝茯苓丸仍廣泛運用于多種病癥,并有數(shù)個廠家生產的中成藥在市面上銷售,屬于國家基本藥物、非處方藥、醫(yī)保乙類。 【古代用法】 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去皮、尖)、芍藥各等分。上五味,研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1丸,無效加至3丸。 【現(xiàn)代用法】 多作湯劑,上5 味各9克,水煎服;也可作蜜丸,上5味各等分,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克粉末加煉蜜90~110克,制成大蜜丸,每日服3~5克。中成藥用法為:蜜丸,6克/粒,l粒/次,1~2次/日;濃縮丸,0.22克/粒,6粒/次,2次/日。 【功能】 活血化淤,緩消塊。 【主治】 淤血留結胞宮。婦女妊娠后漏下不止、胎動不安;蜓虾诨薨,腹痛拒按。 活血化淤 消散包塊 在張仲景《金匱要略》中說:“婦人素有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后斷三月血不(音胚,指凝聚的血——編者注)也。所以血不止者,其不去故也,當下其,桂枝茯苓丸主之。”這段有關桂枝茯苓丸的記載頗難理解。古人也曾指出:“此條文意不純,其中必有缺文!睆恼w來看,這段文字表達了這樣的意思:(1)因。ǜ骨恢杏邪鼔K的疾病)而引起妊娠胎動不安,漏下不止者,應當治療病,去則胎安;(2)有病可導致下血不止;(3)桂枝茯苓丸具有活血化淤、消散癥塊的功能。 后世應用本方,不僅限于妊娠。凡婦人經、胎、產之疾屬淤血阻滯胞宮者,皆可用之。 桂枝茯苓丸雖有活血消作用,但并非所有淤血腫塊之癥都可以用本方治療而取得滿意效果。從文獻記載及臨床應用來看,本方多用于婦科,作用部位側重在小腹、胞宮。臨床應用本方的要點是:婦人小腹宿有塊,腹痛拒按,或下血色晦暗而有淤塊,舌質紫暗,脈沉澀。 活血為主 消補并用 方中桂枝性溫味辛,能通血脈消淤血,又能利小便、助氣化而行津液。淤血內停必伴有痰濕阻滯,用茯苓滲濕利尿,化痰行水,補脾安胎。桂苓合用以加強化淤消之力。丹皮、桃仁能活血化淤消。芍藥,緩急止痛,安胎。白蜜能緩和諸藥破泄之力。諸藥相合,共奏活血化淤,緩消塊之效。 本方以桂枝茯苓命名,意在啟迪人們要深入理解淤血塊的形成及本方藥物配伍的深刻含義。淤血塊的形成與氣、血、痰、濕有著密切的關系。氣滯、血淤、痰凝濕阻是形成塊的基本病理變化,相互影響,互為因果,這就是為什么本方以桂枝茯苓為主藥而命名之。桂枝茯苓丸的藥物配伍有以下三個特點: 1、活血與祛濕同用,以活血為主; 2、活中寓養(yǎng),消補并用,寓補于消; 3、量小,蜜丸,漸消緩散。 現(xiàn)代應用 抗炎散腫 現(xiàn)代藥理研究顯示,本方有鎮(zhèn)靜、鎮(zhèn)痛、抗炎等作用,能促進炎癥滲出物的吸收和血腫包塊的消散。 臨床報道中,用桂枝茯苓丸加減治療的病癥十分廣泛,涉及的病種有內、外、婦、五官、皮膚等科病癥。但究其中醫(yī)辨證,多與淤血有關,以婦科病癥為主。常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炎、附件炎、月經不調、痛經、流產后陰道出血、子宮肌瘤、宮外孕、卵巢囊腫、不孕癥等。亦有用于非婦科病癥者,如術后腸粘連、甲狀腺腫、前列腺肥大、肝脾腫大等屬于血淤濕阻之證者。 【注意事項】 1、妊娠胎動不安、漏下不止者,需經醫(yī)師診斷認可后服用,以免誤用傷胎。 2、本方作用雖為緩消塊,但畢竟是破淤之劑,且臨床應用多有加減。需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應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3、少數(shù)病例服用桂枝茯苓丸后可出現(xiàn)輕度腹脹,甚至便秘?稍卺t(yī)生指導下對癥處理,考慮是否停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