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發(fā)的,重新整理加以說明,征求意見,看這樣說能否更明白些? 呃逆案一 男,55歲,呃逆二十天。飲酒引起,脘痛、呃逆,頭昏耳鳴。經(jīng)西藥治療無效,影響睡眠。舌深紅,苔中后部黃膩,脈大。既往有高血壓、糖尿病史,現(xiàn)服多種西藥。 處以橘皮竹茹湯原方,第一劑患者煎藥時(shí)未加生姜,呃逆停止一夜,晨起微作,原方一劑,囑其加姜而愈。 《金匱.嘔吐噦下利》篇:"噦逆者,橘皮竹茹湯主之。橘皮竹茹湯方 橘皮二升 竹茹二升 大棗三十枚 生姜半斤 甘草五兩 人參一兩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此例,辨病,是噦逆病,辨證也典型,就一個(gè)噦逆。 用量基本是一貫的,按一兩十克起用,陳皮可用100至200,竹茹30、50左右。 是病是方,可看作是辨病用方的用法。 至于是寒是熱是虛是實(shí),這些并非主要,故可不辨,主病主癥既明,直用得效。 原文越簡(jiǎn)者,越好辨用,主病主癥更突出。 ——這樣解釋說明一下思路,是否能說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