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調重彈,中醫(yī)學派與時代有關,與大自然的大環(huán)境有關. 火神派之風當熄矣.多體察物象,深杳其根源.不可淺嘗輒止。
引醫(yī)壇實驗大宗師張錫純語以開示:
嘗實驗天地之氣化,恒數十年而一變,醫(yī)者臨證用藥,即宜隨氣化而轉移,因病者所得之病已先隨氣轉移也。愚未習醫(yī)時,見醫(yī)者治
傷寒溫病,皆喜用下藥,見熱已傳里其大便稍實者,用承氣湯下之則愈,如此者約二十年。及愚習醫(yī)學時,其如此治法者則恒多僨事,而愚所閱之醫(yī)書,又皆系趙氏《醫(yī)貫》、《景岳全書》、《馮氏錦囊》諸喜用
熟地之書,即外感證亦多喜用之。愚之治愈此證,實得力于諸書之講究。而此證之外,又有重用熟地治愈寒溫之壞證,諸多驗案(
地黃解后載有數案可參觀)。此乃用藥適與時會,故用之有效也。且自治愈此證之后,毛××、高××深與愚相契,亦仿用愚方而治愈若干外感之虛證,而一變其從前之用藥矣。后至愚年過四旬,覺天地之氣化又變,病者多系氣分不足,或氣分下陷,外感中亦多兼見此證,即用
白虎湯時多宜加
人參方效。其初得外感應發(fā)表時,亦恒為加黃方效。如是者又有年。乃自一九二一年以來,病多亢陽,宜用大劑涼潤之藥濟陰以配其陽,其外感實熱之證,多宜用大劑白虎湯,更佐以涼潤之品。且人臟腑之氣化多有升無降,或腦部充血,或夜眠不寐,此皆氣化過升之故,亦即陽亢無制之故。治之者宜鎮(zhèn)安其氣化,潛藏其陽分,再重用涼潤之藥輔之,而病始可治。此誠以天地之氣化又有轉移,人所生之病即隨之轉移,而醫(yī)者之用藥自不得不隨之轉移也。由此悟自古名醫(yī)所著之書,多有所偏者非偏也,其所逢之時氣化不同也。愚為濫竽醫(yī)界者已五十年,故能舉生平之所經歷而細細陳之也。
『來源』鹽山·張錫純著《醫(yī)學衷中參西錄》
-----------又有人過于執(zhí)泥<傷寒論>諸方. 殊不知,后世大醫(yī)家都味出了傷寒真諦. 方能另有感悟.
張錫純又言:"嘗總核<傷寒論>諸方用于今日,大抵多稍偏于熱.此非仲景不善制方也.自漢季至今,上下相隔已一千六百余年,其天地之氣化,人生之稟賦,必有不同之處.是以欲用古方皆宜細為斟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