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古以至今時。一代有一代之醫(yī)。雖神圣賢明。分量不同。然必不能舍規(guī)矩準繩。以為方圓平直也。故治病必先識病。識病然后議藥。藥者所以勝病者也。識病。則千百藥中。任舉一二種用之且通神。不識病。則歧多而用眩。凡藥皆可傷人。況于性最偏駁者乎。邇來習醫(yī)者眾。醫(yī)學招聘網醫(yī)學愈荒。遂成一議藥不議病之世界。其夭枉不可勝悼;蛞詾闅⑦\使然。不知天道豈好殺惡生耶。每見仕宦家。診畢即令定方。以示慎重。初不論病從何起。藥以何應。致庸師以模棱迎合之術。妄為擬議。迨藥之不效。諉于無藥。非無藥也?梢衛(wèi)生資格考試網勝病之藥。以不識病情而未敢議用也。危哉。靈樞素問甲乙難經無方之書。全不考究。而后來一切有方之書。奉為靈寶。如朱丹溪一家之言。其脈因癥治一書。先論脈。次因次癥。后乃論治。其書即不行。而心法一書。群方錯雜。則共宗之。又本草止述藥性之功能。人不加嗜。及繆氏經疏。兼述藥性之過劣。則莫不懸之肘后。不思草木之性。亦取其偏以適人之用。其過劣不必言也。言之而棄置者眾矣。曷不將本草諸藥。盡行刪抹。獨留無過之藥五七十種而用之乎。其于周禮令醫(yī)人采毒藥。以供醫(yī)事之旨。及歷代帝王?直静轂槲磦。而博采增益之意。不大刺謬乎。欲破此惑。無如議病精詳。病經議明。則有是病即有是藥。病千變。藥亦千變。且勿論造化生心之妙。即某病之以某藥為良。某藥為劫者。至是始有定名。若不論病。則藥之良毒善惡。何從定之哉。可見藥性所謂良毒善惡。與病體所謂良毒善惡不同也。而不知者。必欲執(zhí)藥性為去取。何其陋耶。故昌之議病非得已也。昔人登 指顧。后效不爽前言。聚米如山。先事已饒碩畫。醫(yī)雖小道。何獨不然。昌即不能變俗。實欲借此榜樣。闡發(fā)病機。其能用不能用何計焉。
胡卣臣先生曰:先議病。后用藥。真金匱未抽之論。多將 。不可救藥。是能議病者。若藥不瞑眩。厥疾不瘳。是能用藥者。
TheQi
點擊查看:<<寓意草>>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