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175:藻、菌、地衣類中藥-豬苓
[來 源] 為多孔菌科真菌豬苓的干燥菌核。
[性狀鑒別] ①藥材:呈不規(guī)則條形、類圓形或扁塊狀,有的有分枝。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皺縮或有瘤狀突起。質地致密而體輕,能浮于水 面,斷面細膩,類白色或黃白色,略呈顆粒狀。氣微,味淡。②飲片:為不規(guī)則的厚片,大小不一。周邊灰黑色至黑色或黑褐色,凹凸不平,具不規(guī)則皺縮紋;切面 淡棕色或黃白色,略呈顆粒狀。質韌。氣微,味淡、微澀。
[顯微鑒別] 粉末:①菌絲團大多無色(內部菌絲),少數(shù)棕色(外層菌絲)。菌絲細長,彎曲,有的可見橫隔,有分枝或呈結節(jié)狀膨大。②草酸鈣結晶眾多,呈雙錐八面體形或不規(guī)則多面體形,有時可見數(shù)個結晶聚集在一起。
[成 分] ①含水溶性多聚糖化合物豬苓聚糖。②麥角甾醇。③a-羥基二十四碳酸、生物素、粗蛋白等。
豬苓多糖有抗腫瘤作用,對細胞免疫功能的恢復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 考點176:藻、菌、地衣類中藥-松蘿
[來 源] 為松蘿科植物松蘿或長松蘿的干燥地衣體。
[性狀鑒別] 藥材:松蘿,呈絲狀纏繞成團。地衣呈二叉狀分枝,主枝基部較粗,越向先端分枝越多越細。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粗枝表面有明顯的環(huán)狀裂紋,故稱"節(jié)松蘿".質柔韌,略有彈性,不易折斷,斷面可見中央有線狀強韌的中軸。氣微,味酸。
長松蘿:地衣體呈絲狀,主軸單一,不呈二叉狀分枝,兩側有細短的側枝密生,側枝似蜈蚣足狀,故名"蜈蚣松蘿".灰綠色。質柔軟。以身干、色灰綠、拉之有彈性、無雜質者為佳。
☆ ☆☆☆考點177:樹脂類中藥-乳香
[來 源] 為橄欖科植物卡氏乳香樹及同屬其他數(shù)種植物皮部切傷后滲出的油膠樹脂。
[性狀鑒別] 藥材:呈乳頭狀、淚滴狀或不規(guī)則小塊,有時粘連成團塊狀。表面淡黃色,有時微帶綠色或棕紅色,半透明,有的表面無光澤并帶有一層 類白色粉塵。質堅脆,斷面蠟樣,無光澤,少數(shù)呈玻璃樣光澤。氣微芳香,味微苦,嚼之粘牙,唾液成乳白色,并微有香辣感。
[成 分] ①含樹脂。②樹膠。③揮發(fā)油。
[理化鑒別] ①取本品與少量水共研,能形成白色乳狀液。②本品遇熱變軟,燒之微有香氣(但不應有松香氣),冒黑煙,并遺留黑色殘渣。③取粗粉0,05g,置小蒸發(fā)皿中,加入苯酚一四氯化碳(1:5)液1滴,即顯褐色或紫色。醫(yī)學全在線www.med126.com
☆ ☆☆☆考點178:樹脂類中藥-沒藥
[來 源] 為橄欖科植物沒藥樹及同屬其他植物樹干皮部滲出的油膠樹脂。
[性狀鑒別] 藥材:呈不規(guī)則顆粒狀或粘結成團塊,大小不一。表面紅棕色或黃棕色,凹凸不平,有光澤,或有時無光澤部分與有光澤部分相間,或有 時表面黃棕色相間,被有粉塵。質堅脆,破碎面呈顆粒狀,帶棕色油樣光澤,并常伴有白色斑點或紋理;薄片半透明或近透明。氣香而特異,味苦而微辛。
[成 分] ①含樹脂。②樹膠。③揮發(fā)油。
[理化鑒別] ①取本品與水共研,形成黃棕色乳狀液。②粉末遇硝酸呈紫色。
☆ ☆☆☆☆考點179:樹脂類中藥-血竭
[來 源] 為棕櫚科植物麒麟竭果實中滲出的紅色樹脂。
[產(chǎn) 地] 主產(chǎn)于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爪哇、蘇門答臘、馬來西亞等地。
[性狀鑒別] 藥材:原裝血竭,呈四方形或不定形塊狀,大小不等。表面鐵黑色或黑紅色,常附有因摩擦而產(chǎn)生的紅粉。斷面有光澤或粗糙而無光澤,黑紅色。研成粉末血紅色。用火點燃,冒煙嗆鼻,有苯甲酸樣香氣。無臭,味淡。
[成 分] ①含紅色樹脂酯。②黃烷類色素。③三萜類成分海松酸、異海松酸等。
[理化鑒定] 取粉末置白紙上,用火隔紙烘烤則熔化,但無擴散的油跡,對光照視呈鮮艷的血紅色,以火燃燒則發(fā)生嗆鼻煙氣。
[檢 查] ①總灰分。②醇不溶物。③松香。
[含量測定] 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本品含血竭素,不得少于1.0%.
☆ ☆考點180:其他類中藥-海金沙
[來 源] 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干燥成熟孢子。
[性狀鑒別] 藥材:呈粉末狀。為黃棕色或淡棕色的細小顆粒。體輕,捻之有光滑感,置手中易由指縫滑落。氣微,味淡。撒在水中則浮于水面,加熱始逐漸下沉。置火中易燃燒,發(fā)生爆鳴聲且有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