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Zhǒnɡ Bǐnɡ Jú Yè
【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腫柄菊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ithonia diuersifolia (Hemsl.) A.Gray.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腫柄菊 一年生草本,高2-5m.莖粗壯,有分枝,有稠密的短柔毛。葉互生;有長葉柄;葉片卵形、卵狀三角形或近圓形,長7-20cm,3-5深裂,上部葉有時不分裂,裂片卵形或披針形,邊緣細鋸齒,下面疲在狀短柔毛,基出三脈。頭狀花序大,寬5-15cm,頂生于假軸分枝的長梗上;總苞片4層,外層苞片橢圓形形或橢圓狀披針形,基部堅硬,革質;內層苞片長披針形,上部葉草質或膜質,先端鈍;舌狀花1層,黃色,舌片長卵形,先端有不明顯的3齒;筒狀花黃色。醫(yī),學.全,在.線m.payment-defi.com瘦果長圓形,長約4mm,被短柔毛。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路旁,常栽培作綠籬。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東、廣西、云南等地。
【化學成份】花和葉含揮發(fā)油,其主要成分為α-蒎烯(α-Pinene),(Z)-β-羅勒烯[(Z)-β-ocimene],檸檬烯(limonene),對-(艸孟)烯-l,5-二烯-8-醇(p-mentha-1,5-dien-8-oI)等。葉和地上部分中還分得大量倍半萜內酯,腫柄菊內酯(tagitinin)A、C,粗毛豚草素(hispidulin),腫柄菊倍半萜內酯類和6-乙酸-2,2-二甲基-7-羥基色原烯(6-acetyl-2,2-dimethyl-7-hydroxychromene)。
【性味】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急性胃腸炎;瘡瘍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