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陰睥經(jīng)
三陰交:[定位] 內(nèi)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nèi)側面后緣。
[解剖] 在脛骨后緣和比目魚肌之間,深層有屈趾長;有大隱靜脈,脛后動、靜脈;布有小腿內(nèi)側皮神經(jīng),深層后方有脛神經(jīng)。
[主治] 腸鳴腹脹,泄瀉,月經(jīng)不調(diào),帶下,陰挺,不孕,滯產(chǎn),遺精,陽痿,遺尿,疝氣,失眠,下肢痿痹,腳氣。
[操作] 直刺1~1.5寸。
[附注] 足太陰、少陰、厥陰經(jīng)交會穴;孕婦禁針。
血海:[定位] 髕骨內(nèi)上緣上2寸。
[簡便取穴法] 患者屈膝,醫(yī)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髕骨上緣,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約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對側取法效此。
[解剖] 在股骨內(nèi)上踝上緣,股內(nèi)側肌中間;有股動、靜脈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經(jīng)及股神經(jīng)肌支。
[主治] 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經(jīng)閉,隱疹,濕疹,丹毒。
[操作] 直刺1~1.5寸。
手太陰心經(jīng)
神門:[定位] 腕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中。
[解剖] 在尺側腕屈肌與指淺屈肌之間,深層為指深屈;有遲動脈通過;布前臂內(nèi)側皮神經(jīng),尺側為尺神經(jīng)。醫(yī).學全.在線www.med126.net
[主治] 心痛,心煩,驚悸,怔仲,健忘,失眠,癲狂病,胸協(xié)痛。
[操作]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少陰經(jīng)所注為“輸”,心經(jīng)原穴。
手太陽小腸經(jīng)
聽宮:[定位] 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后緣,張口呈凹陷。
[解剖] 有顳淺動、靜脈的耳前支;布有面神經(jīng)及三叉神經(jīng)的第三支的耳顳神經(jīng)。
[主治] 耳鳴,耳聾,聹耳,齒痛,癲狂病。
[操作] 張口,直刺1~1.5寸。
[附注] 手、足少陽與手太陽經(jīng)交會穴。
足太陽膀胱經(jīng)
肺腧 [定位] 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層為最長;有第三肋間動、靜脈后支;布有第三或第四胸神經(jīng)后支的皮支,深層為第三胸神經(jīng)后支外側支。醫(yī)學全在.線m.payment-defi.com
[主治] 咳嗽,氣喘,吐血,骨蒸,潮熱,盜汗,鼻塞。
[操作] 斜刺0.5~0.8寸。
[附注] 肺的背腧穴。
胃腧:[定位] 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長肌和髂肌之間;有第一腰動、靜脈后支;布有第十胸椎神經(jīng)后支的皮支,深層為第一腰神經(jīng)后支外側支。
[主治] 腸鳴,腹脹,嘔吐,泄瀉,痢疾,水腫,腰背強痛。
[操作] 斜刺0.5~0.8寸。
[附注] 胃的背腧穴。
腎腧:[定位] 第二腰椎輯突下,旁開1.5寸。
[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長肌和髂肌之間;有第二腰動、靜脈后支;布有第一腰神經(jīng)后支的歪側支,深層為第一叢。
[主治] 遺尿,遺精,陽痿,月經(jīng)不調(diào),白帶,水腫;耳鳴,耳聾,腰痛。
[操作] 直刺0.5~1寸。
[附注] 腎的背腧穴。
委中:[定位] 國橫紋中央。
[解剖] 在國窩正中,有國筋膜;皮下有股國靜脈,深層內(nèi)側有國靜脈,最深層有國動脈;股后皮神經(jīng),正當脛神經(jīng)處。
[主治] 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瀉,小便不利,遺尿,丹毒。
[操作]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針點刺國靜脈出血。
[附注] 足太陽經(jīng)所如為“合”。
秩邊:[定位] 第四骶椎棘突下,旁開3寸。
[解剖] 在臀大肌,在。梨狀肌下緣;正當臀下動、靜脈;深岑當臀下神經(jīng)及股后皮神經(jīng)。外側為坐骨神經(jīng)。
[主治] 小便不利,便秘,痔疾,腰骶痛,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1.5~2寸。醫(yī)學全在線www.med126.com
承山:[定位] 委中穴直下2寸。
[解剖]在腓暢肌兩肌腹交界下端;有小隱靜脈,深層為脛后動、靜脈;布有腓腸肌內(nèi)側皮神經(jīng),深層為脛神經(jīng)。
[主治] 痔疾,腳氣,便秘,腰腿拘急疼痛。
[操作] 直刺1~2寸。
昆侖:[定位] 外踝高點與跟踺之間凹陷中。
[解剖] 有腓骨短;有小隱靜脈及外踝后動、靜脈;布有腓腸神經(jīng)。
[主治] 頭痛,項強,目眩,鼻衄,癲癇,難產(chǎn),腰骶疼痛,腳跟疼痛。
[操作] 直刺0.5~0.8寸。
[附注] 足太陽經(jīng)所行為“經(jīng)”;《針灸大成》“妊婦刺之落胎”。
至陰:[定位] 足小趾外側趾甲角旁約0.1寸。
[解剖] 有趾背動脈及趾跖側固有動脈形成的動脈網(wǎng);布有趾跖側固有神經(jīng)及足背外側皮神經(jīng)。
[主治] 頭痛,目痛,鼻塞,鼻衄,胎位不正,難產(chǎn)。
[操作] 淺刺0.1寸。胎位不正用灸法。
[附注] 足太陽經(jīng)所出為“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