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心臟視診(7分)
(1) 心臟視診方法正確(3分);
被檢者取坐臥或仰臥位。(2) 能講出心臟視診主要三個內(nèi)容,并能指出其部位(心前區(qū)隆起與凹陷、心尖搏動、心前區(qū)異常搏動)(4分);
心前區(qū)隆起→心包積液;心尖搏動增強→左心室肥大、甲亢;心尖搏動減弱→心肌炎、心包積液、左側(cè)胸腔積液。
10、心臟觸診(7分)(1) 觸診手法正確(3分);
(右手全掌→手掌尺側(cè)→示指或中指指腹)置于被檢者心前區(qū),確定心尖搏動的位置、強度及有無抬舉性。(2) 能在心尖搏動區(qū)及心前區(qū)正確進行觸診(2分);
(3) 能提到觸診可觸及震顫、心包磨擦感的(2分);
震顫(如貓喘)、心包摩擦感(常在第4肋間可及)。
醫(yī).學全.在線
www.med126.net11、心臟叩診(7分):
確定心臟大小、形狀、位置。
(1) 叩診方法、姿勢、力量正確(4分);
以左手中指作為叩診板指,平置于心前區(qū)叩診部位,坐位時板指與肋間垂直,臥位時板指與肋間平行,以右手中指借右腕關(guān)節(jié)活動叩擊板指,清變濁來確定心界,順序:左界→右界,由下→上,由外向內(nèi)。左側(cè)心尖搏動外2-3cm→逐個肋間向上→第2肋間,并作標志,測量其與胸骨中線間的垂直距離。(2) 會叩診心濁音界,能回答并叩出主考官提出的某肋間心濁音界(3分);
正常心界:2~3→II←2~3;2~3→III←3.5~4.5;2~3→IV←5~6; V←7~9 (左鎖骨中線距胸骨中線為8-10cm)。12、心臟聽診(7分)(1) 能正確指出心臟瓣膜各聽診區(qū)(3分);
5個聽診區(qū)
二尖瓣區(qū)(左第5肋間鎖骨中線內(nèi)0.5~1.0cm)→肺動脈瓣區(qū)(胸骨左緣第2肋間)→主動脈瓣區(qū)(胸骨右緣第2肋間)→主動脈瓣第二聽診區(qū)(胸骨左緣第3肋間)→三尖瓣區(qū)(胸骨左緣第4、5肋間)。(2) 聽診順序正確
(從二尖瓣區(qū)開始→肺動脈區(qū)→主動脈區(qū)→主動脈第二聽診區(qū)→三尖瓣區(qū))(2分);
好發(fā)病變順序:
二尖→主動脈→主動脈2→肺動脈→三尖瓣。
(3) 能講出心臟聽診主要內(nèi)容(2分);
聽診內(nèi)容:心率(60-100)、心律(規(guī)整)、心音(S1、S2、S3、S4)、異常心音(響度、音質(zhì)改變,分裂)、額外心音(病理性、拍擊音、醫(yī)源性)、心臟雜音(出現(xiàn)時間、部位、傳導(dǎo)方向、性質(zhì)、強度與呼吸、體位變化的關(guān)系)。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