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聞 診
1.聞診:是通過聽聲音和臭氣味來診斷疾病的方法。 ●聽聲音:聲音、呼吸、咳嗽、嘔吐、呃逆、噯氣、太息、 噴嚏、呵欠、腸鳴等。 ●嗅氣味:病體發(fā)出的異常氣味,排出物的氣味,病室的氣 味。 2、由于聲音和氣味都是在臟腑生理活動和病理化中產(chǎn)生的。所以通過聞聲和嗅氣味的異常變化便可診察疾病。
3、聞診的歷史沿革: ① 早在《內(nèi)經(jīng)》中就有記載 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提出以五音、五聲應五臟的理論。 ②《素問•脈要精微論》以聲音、語言、呼吸等來判斷疾病的過程中正邪盛衰狀態(tài)。 ③東漢張仲景在《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也以病人語言、咳嗽、喘息、嘔吐、呃逆、腸鳴、呻吟等作為聞診內(nèi)容。 ④后世醫(yī)家已將病體氣味及排出物氣味等列入聞診范圍,從而使聞診從耳聽擴展到鼻嗅。
第一節(jié) 聽聲音 聽聲音是指聽辨病人的言語氣息的高低、強弱、清濁、緩急變化以及咳嗽、嘔吐風臟腑病理變化所發(fā)出的異常 聲響,來判斷疾病的寒熱虛實性質(zhì)的診病方法。 聽聲音的內(nèi)容:聲音、語言、呼吸、咳嗽、呃逆、噯氣、太息、噴嚏、呵氣、腸鳴等。 聲音的發(fā)出:主要是氣流通過空腔、管道、器官產(chǎn)生振動而形成,受肺、喉、會厭、舌、齒、唇、鼻等器官調(diào)節(jié)。 一、 正常聲音:人的正常聲音:發(fā)聲自然、聲調(diào)和諧。 二、 病變聲音 (一)聲音 1.聲重:語聲重濁多屬外感風寒 2.喑啞、失音:語聲嘶啞者為喑。徽Z而無聲為失音。 ●新病喑啞或失音—實證—外感風寒或風熱或痰濕壅肺—金實不鳴 ●久病喑啞或失音—虛證—陰虛火旺、肺腎精氣內(nèi)傷—金破不鳴 妊娠后期出現(xiàn)喑啞或失音,稱妊娠失音(子喑) 3.鼻鼾:熟睡時或昏迷時喉鼻發(fā)出的一種聲響。慢性鼻病或睡姿不好。體胖、年老之人較常見。 4.呻吟:病痛難忍所發(fā)出的痛苦哼哼聲。多為身有痛楚或脹滿。呻吟高亢有力為實證,久病呻吟低微無力為虛證。 5驚呼:突然發(fā)出的驚叫聲。多為劇痛或驚恐所致。小兒陣發(fā)驚呼多為驚風。 癇病發(fā)作喉中發(fā)出如豬羊鳴叫的聲音,多因風痰隨氣上逆所致。小兒啼哭不止或夜啼,多屬過食生冷脘腹疼痛,或心脾有熱,或食積、蟲積、驚恐。 (二) 語言 1.語聲強弱 聲音高亢宏亮、多言而躁動者,屬實證、熱證。 聲音低微無力、少言而沉靜者,屬虛證、寒證。 2.語言錯亂 譫語:神識不清、胡言亂語、聲高有力,為“譫語”或“神昏譫語”多屬熱擾心神實證。 鄭聲:語言重復、聲音低微、精神萎糜,為“鄭聲”,多為心氣內(nèi)損、神無所依的虛證。 “實則譫語、虛則鄭聲”。 獨語:自言自語、喃喃不休、見人便止,抑郁沉悶,為“獨語”多屬痰氣郁閉,多見于癲證。 錯語:“言為心聲”、語無倫次、對答錯亂,多屬心的病變。 囈語:睡夢中說話,吐字不清,意思不明的癥狀。多為心火、膽熱或胃氣不和所致。 狂言:興奮躁妄、罵罷號叫、不避親疏,多是痰火內(nèi)擾之狂證。 語言蹇(jian)澀:多為中風先兆或中風后遺癥。 (三)呼吸 聞呼吸是診察病人呼吸的快慢是否均勻通暢、以及氣息的強弱粗細,呼吸音的清濁等情況。 呼吸異常多見于肺腎病變:一般以氣粗為實,氣微為虛。 病態(tài)呼吸包括喘、哮、短氣、少氣、上氣等。
1、 喘:即氣喘,指呼吸困難,短促急迫,甚則鼻翼煽動、張口 抬肩、不能平臥者。為氣機升降出納失常所致。 虛:喘而無力、聲低、氣怯、動則喘甚、但以引長 喘 一息為快者。多由肺腎氣虛,氣失攝納所致。 實:發(fā)病急驟、呼吸深長、喘息氣粗、聲高息涌、 惟以呼出為快。多因外邪犯肺或痰濁阻滯,肺 氣不得宣降所致。 2、哮:呼吸急促似喘、喉中有痰鳴音者(關鍵在于內(nèi)伏之痰 為誘因觸發(fā)所致) 冷哮:喘促喉鳴、吐痰清稀而白 哮 外邪犯肺,引動伏飲所致。 熱哮:喘促喉鳴、吐痰粘稠而黃 痰熱壅肺、氣道不暢所致。
[1] [2] [3] [4] 下一頁 資料提供:醫(yī)學全在線 m.payment-defi.com
加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