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ㄋ)B超
與CT類似,對診斷本病亦有很大價值,其影像分辨率較CT低,但其操作簡單,掃描方向靈活,價廉。
。ㄎ)化驗檢查
白細胞計數(shù)偏高,主要為多核細胞增加,淋巴及嗜酸細胞減少。血化學學可有血鈉升高,血鉀降低,尿呈鹼性,糖耐量曲線不正常。
(六)地塞米松抑制試驗
在確診為皮質醇癥后,本試驗對鑒別病因為皮質增生或者為皮質腺瘤時有幫助。如為增生,應用地塞米松后,血中皮質醇明顯下降,如為皮質腺瘤則無影響。
二、治療
。ㄒ)手術治療
適合于各種腫瘤,秘括皮質腺瘤,腺癌以及分泌ACTH的異位癌腫,均應盡早采用手術治療。皮質腺瘤手術摘除后效果良好,可完全治愈。皮質癌早期切除亦有治愈機會。分泌ACTH的異位癌腫原則上亦應爭取盡早手術,如腸道產(chǎn)生ACTH的類癌,也有治愈機會,但支氣管原性肺癌,常因癌腫發(fā)展迅猛而失去手術機會。垂體腫瘤也應盡早手術治療。
腎上腺皮質增生多為雙側性,手術效果并非十分理想,具體手術方式各有不同。有的主張一次切除雙側腎上腺,終生補充腎上腺皮質激素;有的先手術切除一側,視療效情況再處理另側;也有的一側切除,另側保留5~10%,術后視病情決定補充激素的量。
腎上腺手術后需注意腎上腺皮質功能,防止出現(xiàn)腎上腺危象。一側腎上腺腫瘤,其對側腎上腺常呈萎縮狀態(tài),一旦切除腫瘤,會出現(xiàn)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的情況,所以術后一段時間內(nèi)需補充腎上腺皮質激素,并加用ACTH促使萎縮的腎上腺皮質恢復正常功能。
。ǘ)放射治療
適用于對垂體病原的治療,內(nèi)照射法需手術將放射源植入;外照射可采用60鈷或電子感應加速器,劑量為4000~8000倫琴。
。ㄈ)藥物治療
1.O,P’DDD(二氯二苯二氯乙烷)可使腎上腺皮質的束狀帶及網(wǎng)頭帶發(fā)生局灶性壞死,減少皮質醇的分必,對球狀帶無影響。
2.雙吡啶異丙酮可抑制腎上腺11-β羥化酶,從而影響皮質醇、皮質酮、醛固酮的合成。
3.氨基谷硫胺可抑制膽固醇轉化為孕烯酮,降低皮質激素的分泌。
以上藥的有暫時性療效,長期應用其副作用有待解決。
4.賽庚啶24毫克/日,分3~4次服,6個月以上;溴隱亭2.5毫克,4次/日;氨基導眠能0.75~1.0克/日,分三次服,適于無垂體瘤的腎上腺皮質增生。
5.皮質激素的應用適用于術前予防腎上腺危象或術后補充腎上腺素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