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學是研究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是理論性和實驗性很強的學科。由于難以象形態(tài)學科那樣進行直觀教學,因此在教學中就更需要講究教學方法,就要根據不同教學內容運用相應的教學方法,做到揚長避短,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1.講授法 講授法是課堂教學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優(yōu)點在于能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系統地傳授知識,把教師本人的學習心得和治學經驗傳授給學生,并能在教學內容上抓住要領,突出重點,使講課內容少而精,做到深入淺出、系統連貫、層次分明、條理清楚。在相同的時間內,學生從教師講授中獲得的信息量遠遠大于自己看書獲得的信息量。教科書中“緒論”及“細胞的基本功能”章節(jié)可以說是病理生理學課程的總論部分,許多內容貫穿全書,是病理生理學課程講述最基礎的部分,因其內容枯燥,名詞概念繁多,再加上學生初次接觸病理生理學,需要教師精心講授,學生才能理解接受。如靠學生自學,不但會影響教學進度,還會影響學生對最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宜以“講授法”為主,同時輔以其它方法。 正確運用講授法,要求教師必須認真組織教學,使教學環(huán)節(jié)緊密相連,同時要保證內容的科學性、正確性。首先教師要深刻理解教學大綱的精神,認真鉆研教材,然后對教材內容進行“剖析”,明確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哪些地方可以設疑,哪些內容枯燥乏味,在此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獨特的自我設計,使教學內容從平面轉向立體,重點突出,難點易解。在講授過程中,必須與板書、教具緊密結合,使講授內容清晰、系統、形象、生動。尤其是多媒體課件的涌現,使教學中用語言難以描述清楚的生理過程通過課件而形象、生動、具體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加深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的理解。 2.啟發(fā)式、問題式教學法 病理生理學的內容是經過實驗驗證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理論組成的,根據病理生理學的特點,采用啟發(fā)式、問題式教學方法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一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潛心鉆研教材,在把握學生知識水平和對知識的理解能力的基礎上,對本堂課要提出哪些問題,如何和何時提出問題進行精心設計。 3.對比和總結 對同一章節(jié)的并列內容采用對比的方式講授,比單獨分別講授效果好。如:動作電位與局部電位的講解,可以把兩者不同的特性進行對比;心肌細胞生物電的講解,把竇房結、P細胞、浦肯野氏細胞和心室肌細胞的動作電位波形畫在黑板上,學生很快就能區(qū)分哪是自律細胞,哪是工作細胞,哪是快反應細胞,哪是反應細胞。每一章的內容講完后,可進行概括性的總結,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一個總的輪廓,形成一個整體概念。在總結中要重視圖表、表格的作用,圖表和表格能使人一目了然,把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加強知識間縱橫聯系。分類比較知識要點,讓學生理清內容梗概,分辨易混的內容,突破記憶難關。例如腎臟生理中腎素- 血管緊張素- 醛固酮系統作用的圖解,內分泌系統下丘腦調節(jié)肽的種類、作用表格,都簡潔明了地總結了相關的理論知識,便于學生理解、掌握。 4.做到四個聯系 4. 1 結構與機能聯系 功能是在一定結構基礎上產生的,兩者聯系起來對功能活動的特點就容易理解和記憶,如:皮質腎單位與髓質腎單位結構上不同的特點就決定其在尿生成過程不同的作用,皮質腎單位與尿生成有關,而髓質腎單位與尿的濃縮、稀釋有關。 4. 2 聯系病理生理學最新進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病理生理學也有著突飛猛進的發(fā)展,新理論、新知識不斷涌現,要求我們必須經常查閱有關書刊資料,不斷汲取學科的新知識m.payment-defi.com/zhuyuan/、新進展,進行自我更新。同時要適執(zhí)業(yè)藥師當的將新進展介紹給學生,既可彌補教材滯后于學科發(fā)展的不足,又可使學生盡早獲取最新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如:信號轉導、細胞凋亡等。 4. 3 聯系臨床實際 病理生理學是研究正常人體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基礎性學科,為學習臨床知識做準備,在講到各系統正常生理功能和調節(jié)時,適當聯系臨床實際,講述一些典型病例,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主動性,而且也是他們了解和積累臨床知識的開端,有助于縮短學生參與臨床工作的心理適應過程。如在講滲透性利尿時,可以解釋糖尿病病人為何會出現“三多一少”的原因。 4. 4 聯系日常生活 病理生理學雖然是一門深奧的醫(yī)學基礎課,但并不是深不可測,在病理生理學授課中根據教學內容,適當聯系日常生活,會使學生感到病理生理學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緊密聯系,產生親合力。例如:在講“膽汁的作用”時,告訴同學們,膽汁過度濃縮可形成膽結石,有規(guī)律的定時進食,使膽囊保持反復的擴張,能防止膽汁過度濃縮,一些為了減肥而控制飲食次數的女性,常不吃早飯或午飯,就增加了膽石癥的發(fā)病率。教學實踐證明,教師越是善于適時運用相應的教學方法,就越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知識的獲得和能力的培養(yǎng),而學生學習興趣越濃厚,獲得的知識越多,其學習效果也就越好,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