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論文:吡格列酮對家兔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細胞凋亡的影響
[摘要] 目的 探討吡格列酮對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家兔細胞凋亡的影響及其機制。 方法 40只雄性家兔隨機分為5組:①假手術組(S組,n = 8);②模型組(M組,n = 8);③吡格列酮組(P組,n = 8);④GW9662+吡格列酮組(GP組,n = 8);⑤DMSO組(D組,n = 8)。除S組外,其余各組均通過線栓法建立家兔大腦中動脈阻塞(MCAO)再灌注損傷模型。于術前30 min分別給予相應處理。缺血120 min再灌注24 h后,對家兔進行神經(jīng)功能評分;HE染色觀察病理形態(tài)學,TUNEL檢測神經(jīng)細胞凋亡。 結果 ①與S組比較,M組神經(jīng)功能評分明顯增加(P < 0.05);與M組比較,P組神經(jīng)功能評分明顯降低(P < 0.05)。②與S組比較,M組凋亡細胞明顯增加(P < 0.05);與M組比較,P組凋亡細胞明顯降低(P < 0.05)。 結論 吡格列酮可通過減輕形態(tài)學改變、抗神經(jīng)細胞凋亡,對神經(jīng)細胞發(fā)揮保護作用。
[關鍵詞] 吡格列酮;GW9662;腦缺血/再灌注;細胞凋亡
[中圖分類號] R74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04-0001-03
近年研究表明,PPARγ表達的升高對于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具有一定的神經(jīng)保護作用[1],已成為腦血管病研究領域中的熱點課題。作為PPARγ的激活配體——吡格列酮(pioglitazone,PGZ)臨床上廣泛應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但有研究表明其對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具有一定的神經(jīng)保護作用[2],而具體機制尚未完全闡明。本實驗采用家兔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模型,應用PGZ進行預處理,觀察其對家兔術后神經(jīng)功能及細胞凋亡的影響。
1 材料與方法
1.1 動物分組
清潔級雄性家兔40只,重量750~1 000 g。術前12 h禁食不禁水,隨機分為5組,每組8只:①假手術組(S組);②模型組(M組);③吡格列酮組(P組);④GW9662+吡格列酮組(GP組);⑤DMSO組(D組)醫(yī).學全.在.線網(wǎng)站m.payment-defi.com。
1.2 試劑
吡格列酮、GW9662和10%二甲基亞砜(DMSO)(Sigma公司,美國);原位末端標記(TUNEL)試劑盒(Promega公司);電子顯微鏡(Olympus,日本)等。
1.3 動物模型制備及處置
M組:術前20 min經(jīng)耳緣靜脈注射生理鹽水2 mL/kg,采用改良的Zea-longa[3]法制備家兔大腦中動脈阻斷(MCAO)模型。缺血120 min后抽出線栓即可造成再灌注模型。模型成功標志:蘇醒后出現(xiàn)左側Horner綜合征;爬行時向右側轉圈或跌倒。P組:術前20 min經(jīng)耳緣靜脈注射吡格列酮10 mg/kg。GP組:術前20 min先經(jīng)耳緣靜脈注射GW9662,劑量是0.3 mg/kg[4],5 min后再經(jīng)耳緣靜脈注射吡格列酮10 mg/kg。D組:術前20 min經(jīng)耳緣靜脈注射10% DMSO 2 mL/kg。S組:術中分離左側CCA、ICA及ECA,但不做任何缺血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