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辛木頭勒
|
漢語拼音 | YIMUCAO
|
拉丁名 | 1.Leonurus japonicus Houtt.;2.L. sibiricusLinn.
|
英文譯名 | |
銷售地區(qū) | |
保護品種 | |
中藥材基原 | 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細葉益母草的地上部分。
|
動植物形態(tài) | 1.益母草: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60~100cm。莖直立,單一或有分枝,四棱形,微有毛。葉對生、葉形多樣;基生葉開花時已枯萎,有長柄,葉片近圓形,直徑4~8cm,緣有5~9淺裂,每裂片有2~3鈍齒,中部莖生葉帶狀3裂,裂片近披針形,中央裂片常再3裂,側片1~2裂;上部葉不裂,條形,兩面均被短柔毛,花多數(shù),在葉腋中集成輪傘花序;花萼鐘形,先端有5個長尖齒;花冠唇形,淡紅或紫紅色,長9~12mm,上下唇近等長,花冠外面被長絨毛,尤以上唇為多;雄蕊4。二強。小堅果熟時黑褐色,三棱形。 2.細葉益母草: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60~100cm。莖直立,單一或有分枝,四棱形,有倒向粗伏毛;虏咳~輪廓為卵形,基部寬楔形,掌狀3裂,裂片呈長圓狀菱形至圓形,通常長2.5~6cm,寬1.5~4cm,裂片上再分裂,上面有粗伏毛,下面被疏柔毛及腺點,葉柄長2~3cm,被粗伏毛;莖中部葉輪廓為菱形,較小,3全裂,裂片近披針形,條形,中央裂片常再3分裂,側片1~2裂;上部葉不裂,條形,兩面均被短柔毛,基部狹楔形,葉柄長0.5~2cm;莖上部葉3全裂或深裂。6~8月開花,花大長15~20mm,花序最上部的苞葉近于無柄,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3~12cm,寬2~8mm,全緣或具稀少牙齒,輪傘花序具8~15花,多為遠離而組成長穗狀花序列、苞片刺狀,長約5mm;長萼長6~8mm,5脈。齒5,前2齒靠合;花冠上唇較下唇為長。冠筒長約6mm,冠檐二唇形,下唇3裂,中裂片倒心形。 |
動植物資源分布 | 1. 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前蘇聯(lián)、朝鮮、日本、熱帶亞洲、非洲及美洲各地。
2.細葉益母草:產于甘肅;陜西、東北、華北亦有分布。
|
動植物生態(tài)環(huán)境 | 益母草:生于海拔2700m以下的山野、溪邊濕潤處。
|
藥用動植物的栽培 | |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 夏、秋間開花時,割取地上部分,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段、曬干。成熟后收集種子,曬干。
|
藥用部位 | 以地上部分和種子入藥。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1.益母草:本品莖呈方柱形,上部多分枝,四面凹下成縱溝,長30~60cm,直徑約0.5cm,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體輕,質韌,斷面中部有髓。葉交互生,有柄;葉片灰綠色,多皺縮,破碎,易脫落,完整者下部葉掌狀3裂,上部葉羽狀深裂或淺裂成3片,裂片全緣或具少數(shù)鋸齒。輪傘花序腋生,小花淡紫色,花萼筒狀,花冠二唇形,切段者長約2mm。氣微,葉微苦。 2.益母草種子:果實呈三棱形,一端稍寬,似平截狀,另一端漸窄而鈍尖,長2~3mm,寬約1.5mm,表面灰棕色,具深色斑點,無光澤,或微粗糙,橫切面呈三角形。在放大鏡下觀察,可見外皮棕黑色;胚乳極薄,灰色,附著于種皮上;小葉灰白色,油質。氣微,味苦。以粒大飽滿、無雜質者為佳。 顯微鑒別:1.益母草莖的橫切面:表皮細胞外被角質層,有毛茸;腺鱗頭部4、6或8細胞,柄單細胞;非腺毛1~4細胞。下皮厚角細胞在棱角處較多。皮層為數(shù)列薄壁細胞,內皮層明顯。中柱鞘纖維束微木化。韌皮部較窄,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在接角處較發(fā)達。髓部薄壁細胞較大。薄壁細胞含細小草酸鈣針晶及小方晶。 2.葉的表皮剝離制片顯微觀察:上下表皮均具有與莖相同的腺毛和非腺毛。下表皮可見小型氣孔,多數(shù)為直軸式,少數(shù)為不定式。柵欄組織為1列細胞,海綿組織為數(shù)列細胞而成,葉肉組織中均含小棱晶和小針晶。 粉末鑒別:1.益母草粉末:表皮細胞壁呈波狀,下表皮有氣孔,主為直軸式,也有不定式的氣孔;非腺毛極多,大多由2細胞組成,略形彎曲長至310μm,粗約20μm,先端的細胞特長,毛茸的細胞壁頗厚,微觀壁疣,頂端處胞腔細窄;基部圍以3~6個略形隆起的表皮細胞。偶見單細胞或長至5細胞的非腺毛,腺鱗較少,腺頭扁頭形,由8細胞組成,柄極短。另外稀有腺頭1~4細胞,柄極短的腺毛;葉肉細胞中有草酸鈣小針晶。 2.益母草種子粉末:黃棕色至深棕色。外果皮細胞橫斷面觀略徑向延長,長度不一,形成多數(shù)隆起的脊,脊中央為黃色網紋細胞,壁非木化;表面觀類多角形,有條狀角質紋理,網紋細胞具條狀增厚壁。內果皮厚壁細胞斷面觀略切向延長,界限不甚明顯,內壁極厚,外壁薄,胞腔偏靠外側,內含草酸鈣方晶,表面觀呈星狀或細胞界限不明顯,方晶明顯。中果皮細胞表觀類多角形,壁薄,細波狀彎曲。種皮表皮細胞類方形,壁稍厚,略波狀彎曲,胞腔內含淡黃棕色物,內胚乳細胞含脂肪油滴及糊粉粒。 |
中藥化學成分 | 益母草全草含生物堿,為益母草堿(leonurine C(14)H(21)O(5)N(3))、水蘇堿(sta-chydrine,C(7)H(13)O(2)N)、益母草定(leonuridine,C(6)H(12)O(3)N(2))和4-胍基丁醇〔4-guanidinebutanol-(1)〕、4-胍基丁酸(4-guanidine butyric acid)、精氨酸(arginine)、香樹精、豆甾醇、谷甾醇;以及益母草堿甲(C(20)H(32)O(10)N(6))、益母草堿乙(C(14)H(24)O(2)N(4))以及益母草素甲、乙、丙等。益母草種子含有益母草寧(leonurinine)。含油37.02%。其中油酸占63.75%,亞麻酸占21.13%。尚含維生素A類物質,其含量按維生素A計算為0.0439%。
|
理化性質 | 理化鑒別:1.取益母草粗粉5g,加氨試液2ml、乙醇50ml,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過濾,濾液蒸干,殘渣加1%鹽酸溶液10ml,使溶解,過濾,濾液用氨試液調至堿性,用氯仿提取二次,每次10ml,合并氯仿液,蒸干,殘渣加1%鹽酸溶液5ml,使溶解。取溶液分置三只試管中,一管加碘化鉍鉀試液2~3滴,應發(fā)生橙紅色沉淀;一管加碘化汞鉀試液2~3滴,應發(fā)生白色沉淀;另一管加硅鎢酸試液2~3滴,應發(fā)生灰白色沉淀。
2.取益母草粉末3g,加乙醇30ml,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過濾,濾液濃縮至5ml。將濃縮液通過活性炭-氧化鋁(0.5∶2)柱層析,用乙醇30ml洗脫,洗脫液蒸干,殘渣加乙醇0.5ml,使溶解,供作點樣溶液。另取鹽酸水蘇堿作為對照品,用乙醇制成每1ml中含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點于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鹽酸-水,(4∶1∶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供試品與對照品在相應的位置上,應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藥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物作用與藥理效應 | 1.益母草:(1)本品煎劑和酊劑給家兔灌胃或靜脈注射,證明均有興奮家兔離體、在體子宮的作用。煎劑效力比酊劑強。其作用與腦垂體后葉激素相似,但作用強度較弱。 (2)對腸道平滑肌,低濃度的益母草堿能使離體腸管的緊張度下降,振幅增大,高濃度則振幅變小,而頻率增加。 (3)益母草堿對離體蛙心,低濃度收縮增強,高濃度則抑制,對蛙血管灌流則使血管收縮。 (4)益母草堿給家兔作靜脈注射,有顯著的利尿作用。 (5)抗菌試驗,益母草水浸劑對常見致病性皮膚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6)益母草堿能興奮呼吸中樞,其所含的生物堿能抑制蛙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 2.益母草種子:種子的水浸出液、乙醇-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都有降低麻醉動物血壓的作用。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篩選 | |
新藥的臨床評價 | |
實驗動物的品種 | 兔,蛙。
|
方劑組成 | |
藥物和劑量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微苦、微辛,微寒。
|
歸經 | |
功效 | 清血熱、肝熱、祛翳,明目。
|
性味分類 | |
主治 | 血熱癥、血熱上行引起的目赤腫痛、翳障、蟲病。
|
用法用量 | 配方或單用;用量每次9~15g。全草內服。種子可放入眼內,待種子膨脹后取出,可治翳障。
|
用藥忌宜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晶珠本草》記載:本品去翳障。其總名稱辛木頭勒,又名瑪瑪吉吉、夏都木賽爾高、布徐莫合曼、莫合曼桑杰、阿扎那、徐瑪斗合等。本品分上、中、下三品,每品又分兩種,共是六種。上品分為白、黃兩種!秷D鑒》中說白色者治眼疾,印地語稱阿扎那,藏語稱布徐莫合曼或稱莫合曼桑杰。生長在田間和黑土地帶。葉黑色,粗糙,莖方形,花白色,風吹飛向天空時,狀如一片白綾飄搖。種子黑色,四粒簇生,三角形,狀如蕎粒裂開。味甘,性潤。功效治眼病。黃色者是去翳障的甘露。莖方形,節(jié)多,節(jié)上生葉伸向四面,葉狀如蕁麻葉而無螫刺;S白色,味苦。種子黑色,狀如袋。中品分紅、藍兩種。紅色的形狀與上品相同,只是花紅紫色,花瓣邊緣朱紅色。藍色種,《溫島合》中記載:藍色者生長在陰面山坡的下部。葉柔軟,油潤;ü7叫,堅硬,長短約一肘,花藍色有紅色光澤,花瓣絳紫色。氣味如茴香。下品分白、藍兩種。《溫島合》記載:白色者生長在沼澤與旱地交界地帶。葉小,黑色,深裂。莖小,紅色,長短約三至四指;ǖ咨,花瓣5。果實下面卵形,上面有長嘴,狀如老鴉嘴。種子黑色,狀如芝麻。藍者莖方形,葉小,圓形,淺裂,油潤,有疹粒,花藍色。上述諸品的鮮藥折斷,斷面接觸翳障,或把種子放入眼中閉上,過一會兒,種子脹大,而翳障衰退變小。 《四部醫(yī)典》分為上、下兩品,上品分黑、白兩種,下品分白、紅、紫三種。《四部醫(yī)典·藍琉璃》記載:辛木頭勒共有名稱十五個,本書只載其中一個!秷D鑒》中說:“辛木頭勒生長在河川地帶;莖方形,多節(jié),節(jié)上生葉;葉分向四方,狀如蕁麻葉而不刺人;花白黃色,味苦;種子黑色,狀如虼蚤。功效治眼病,除翳障如同甘露!鄙鲜鰹樯掀坊蚍Q辛木頭勒嘎情。莖方形多細節(jié);節(jié)上生枝,枝分向四面。葉狀如蕁麻葉而不刺人;花白黃色。種子黑色,狀如虼蚤。辛木頭勒那情,《圖鑒》中說“治眼病的阿雜納,生長在沼澤相接的旱地;葉黑而粗糙,莖方形,有縱皮;花紫色,花瓣常飛散天空;種子黑色,四粒,三角形,狀如蕎粒;味甘,有油味;功效治眼病。”如上所述,莖方形,單一;葉像蕁麻葉,除花為紅色外,生態(tài)如《圖鑒》所述。此為黑色種,為上品。下品,《圖鑒》中說:“賽爾果生長在陰坡下部地帶;葉柔軟油潤;莖方形,質硬,長約一脛或一肘;花藍色而有乳白光澤,花被紫色;味油膩如茴香味;功效治一切眼病。”另外,還有狀如上述的一種,莖方形,分枝,葉狀如上述,植株較小者,《圖鑒》中說:“辛木頭勒桑杰曲吉,生長在與沼澤接壤的旱地;葉黑色粗糙,莖細小,長短約四指或三指;花白色,朵多,種子黑色,狀如芝麻;功效治一切眼病。”如上所述,莖紅色,葉深裂,花白色,五瓣;花苞五脈,心形,尖長如鷗嘴。另外,還有一種名辛木頭勒瑪保曼巴,莖方形,葉圓而小,深裂,油潤,花藍色。上述三種,均治眼病翳障,蟲病。 |
藥物應用鑒別 | 在歷史項中諸書均記載辛木頭勒有上、中、下三品;花有白、黃藍之別;生境有干旱山坡、灌叢林緣、農田附近,沼澤濕地。根據(jù)西藏、青海、甘南、川西、滇西北等各地使用本品的原植物,除益母草外,尚有同科植物藍花荊芥NepetacoerulcscensMaxim.、荊芥N.cataria L.、夏至草Lagopsis supina (Steph.)Ik.Gal.等亦作本品藥用。
藍花荊芥為多年生草生。植株高25~42cm,被短柔毛。莖生葉披針狀長圓形,長2~5cm,寬9~21mm,頂端急尖,基部截形或淺心形,邊緣具圓齒狀鋸齒,上面深綠色,下面略淡,兩面密被短柔毛,下面除毛被外尚布滿小的黃色腺點;上部的葉具長1~2.5mm的短柄或無柄,下部的葉柄較長,長3~10mm。輪傘花序生于莖端,密集成長3~5cm的卵形穗狀花序,或展開長達8.5~12cm,具長0~2mm的總梗;苞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較萼長或近等長,被睫毛;花萼6~7mm,外面被硬毛及黃色腺點,口部極斜,上層3淺裂,齒三角伏披針形,下唇2深裂,齒線狀披針形;花冠藍色,長10~12mm,外被微柔毛,冠筒長約6mm,冠檐二唇形。小堅果卵形,長1.6mm。
生于海拔3800~4800m的山坡巖石下、河灘草叢、山坡草地、灌叢、流石灘及流水溝旁。產于西藏、青海東部、甘肅西部及四川西部。荊芥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莖高40~150cm,基部木質,多分枝,被白色短柔毛。葉卵狀至三角狀心臟形,長2.5~7cm,寬2.1~4.7cm,先端鈍至銳尖,基部心形至截形,邊緣具粗圓齒或牙齒,草質,上面黃綠色,被極短硬毛,下面略發(fā)白,被短柔毛但在脈上較密;葉柄長1.7~3cm,花序為聚傘狀,下部的腋生,上部的組成連續(xù)或間斷的、較疏松或極密集的頂生分枝圓錐花序;苞片、小苞片鉆形,細。换ㄝ喙軤,長約6mm,外被白色短柔毛,內面僅萼齒被硫硬毛,齒鉆形,長1.5~2mm,后齒較長;花冠白色,下唇有紫點,外被白色柔毛,內面在喉部被短柔毛,長約7.5mm,冠筒極細,冠相二唇形,小堅果三棱狀卵形,長1.7mm。
生于灌叢中。產于西藏西部、甘肅、云南、四川;分布于華北、華東、華南、西南,自中南歐經阿富汗,向東一直至日本;在美洲及非洲南部也有分布。夏至草為多年生草本,高15~35cm。莖披散于地面或上升,四棱形,具溝槽,帶紫紅色,密被微柔毛,常在基部分枝。葉具長柄;葉片輪廓為圓形,長寬各1 .5~2cm,先端圓形,基部心形,3深裂,裂片有圓齒或長圓形犬齒,通;吭蕉~遠較寬大,兩面均綠色,表面疏生微柔毛,背面沿脈上被長柔毛,余部具腺點。輪傘花序疏花,徑約1cm,在枝條上部者較密集,在下部較疏松;小苞片長約4mm,稍短于萼筒,彎曲,刺狀,密被微柔毛,花萼管狀鐘形,外被柔毛,脈5,凸出,齒5,不等大,三角形,先端刺尖,邊緣有細纖毛;花冠白色,稀粉紅色,稍伸出于萼筒,外面被綿狀長柔毛,內面有微柔毛,在花絲基部有短柔毛,冠筒長約5mm;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比下唇長,長圓形,全緣,下唇斜展,3淺裂,中裂片扁圓形,2側裂片橢圓形。雄蕊4,不伸出,后對較短;花柱先端2淺裂;ūP平頂。小堅果長卵形,長約1.5mm,褐色,有鱗秕;ㄆ3~4月,果期5~6月。生于低山區(qū)的田園、道旁、宅旁和草地上。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華東、華南及西南。蘇聯(lián)、朝鮮也有。
藏醫(yī)對益母草的使用與中藥有別。中藥益母草調經活血,利尿消腫;茺蔚子是調經活血,清肝明目。藏醫(yī)用藥則是清血熱、肝熱;除翳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