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彼哇
|
漢語拼音 | MUJU
|
拉丁名 | Aegle marmelos(L.)Carrea.
|
英文譯名 | |
銷售地區(qū) | |
保護品種 | |
中藥材基原 | 為蕓香科植物木橘的未成熟果實或成熟果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具刺的落葉中等喬木,或大喬木。樹皮厚達12mm,灰色,外側(cè)常成不規(guī)則片狀脫落;木部黃白色,質(zhì)硬,新砍處具強烈芳香,無心材;小枝有時具刺。葉互生,復葉,常為3片(有時5片),小葉片膜質(zhì),卵狀披針形至橢圓狀披針形,中間小邊緣具小圓齒,葉較大,長5~10cm,寬2~4cm,上面光滑,具長約1~2cm的小葉柄,側(cè)生小葉近無柄。腋生聚傘圓錐花序;花直徑3cm,綠白色,芳香;花梗及花萼具毛;萼盤狀,具4或5淺齒,早落;花冠裂片4或5,長圓形,開展,芽期覆瓦狀排列;雄蕊30~60,著生于圓形而顯著的花盤上,花絲短,鉆狀,有時成數(shù)束,花藥線形,直立;子房卵形,8~20室,花柱短,柱頭頭狀,長圓形或紡錘形,凋落,胚珠多數(shù),2列。果實球形、長圓形、卵形或梨形,長10~15cm,常8~15室,每室具種子數(shù)粒;果皮近平滑,灰色或黃色,略有光澤,木質(zhì),堅硬;瓤味甜,橙色。種子扁長圓形。
|
動植物資源分布 | 本種植物作藏藥用,青藏高原不產(chǎn),中國云南省南部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及孟連、耿馬等縣有栽培;印度中部、泰國、緬甸、孟加拉、斯里蘭卡等國均有分布和栽培。
|
動植物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長于中國云南省南部海拔500~700m處。
|
藥用動植物的栽培 | 花期5~6月,果于次年1~2月成熟,而4~5月仍可殘留樹枝上。
|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 每年11~12月采摘未成熟的果實,整個或橫剖后曬干。配方前粉碎用。
|
藥用部位 | 以未成熟果實或成熟果肉入藥。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果為長圓形或近球形漿果,長徑5~10cm,幼果墨綠色,成熟的黃棕色,表面較光滑,外果皮為木質(zhì)的殼,堅硬,但易擊破,厚約3mm,帶紅色,內(nèi)部纖維狀;中果皮與內(nèi)果皮粘于殼上,果肉淡紅色,心皮8~15,各含1~12枚種子(幼果無種子)。種子呈長橢圓形,具多細胞絲狀白毛;種子被軟韌透明的粘液質(zhì)包圍。微具松節(jié)油樣香氣,味淡,帶粘液性;成熟的果肉呈棕紅色或帶紅黃色;味甜。 顯微鑒別:幼果橫切面(直徑2.5cm) :外果皮由1列橫向長方形表皮細胞,下皮為7~8列多角形厚壁組胞組成,其中有類圓形油室。果肉為多列橢圓形薄壁細胞,中有維管束,束內(nèi)見導管及纖維束。 粉末鑒別:果粉呈灰棕色。有香氣。果肉薄壁組織碎片細胞類圓形或橢圓形,長徑75~130μm、短徑35~75μm。下皮層厚壁組織細胞呈多角形。單粒淀粉粒圓或橢圓形,直徑2~12μm,臍點孔狀或裂縫狀。散在油滴或樹脂碎塊。成熟果實可見多細胞的種子毛,5~10列細胞寬,帶黃色或帶紅色。螺紋導管偶見。 |
中藥化學成分 | 1910年Shimmel從葉餾得0.6%精油,分得檸檬烯(d-limonene)。 果實含生物堿、香豆素類、萜類、甾醇類、糖類、鞣質(zhì)、油脂、蛋白質(zhì)、維生素等。果實所含生物堿有:O-漢字甲基哈缶定酚(O-methylhalfordinol)、O-異戊烯基哈缶定酚(O-isopentylh-alfordinol);未熟果含印枳林(marmeline即N-羥基2-(4-(3',3'-二甲丙烯氧基)苯基桂皮酰胺))、木橘堿aege line,C(18)H(19)O(3)N)。果中香豆素有木橘醇(aegelinol)、花椒毒酚(x-anthotoxol)、掃帚酮(scoparone)、傘形酮(wmbelliferone,C(9)H(6)O(3))、莨菪亭(scopoletin,C(10)H(8)O(4))、印枳素(marmesin,C(14)H(14)O(4))、茵芋苷(skimmin,C(15)H(16)O(8))、白茅苷impera-torin,C(16)H(14)O(4),0.006%,又名marmelosin)、別前胡精(alloimperatorin,C(16)H(14)O(4),0.003%)、別前胡精甲醚(methyl ether ob imperatorin)、補骨脂素(psoralen);未熟果皮含馬寧(marmin)、印枳內(nèi)酯(marmelide)。果的黃酮類有蘆丁(rutin)及印枳新寧(mar-mesinin)。果皮中精油含水芹烯(α-phylladrene);果肉香氣成分為順氧化里哪醇(cis-li-nalool oxide)及β-inono。果的甾醇有β-谷甾醇、β-谷甾醇-β-D-葡萄糖苷,γ-谷甾醇;未熟果皮含β-谷甾醇。果殼含20%鞣質(zhì);果的鞣質(zhì)有焦棓酸(pyrogallic acid)、間苯三酚(p-hloroglucinol)、焦棓酚(pyrogallol)、棓酸(gallic acid)。果中碳水化合物有還原糖(3.7%)、總糖(4.6%),粘液質(zhì)(mucilage)、果膠(pectin)、2%水溶性樹膠(gum);水解得20.4%半乳糖(D-ga-lactose)、10.7%阿糖(L-Arabinose)、25.2%半乳糖醛酸(D-galacturonic aci-d)。果含維生素C7.68~12.2mg/100g,及胡蘿卜素類。未熟果實含細胞分裂素類(cyto-kinin)復合物,其組份有6;丁醇溶解的4種,暫定為N(6)-異戊烯腺嘌吟(zeatin或稱玉米素)、玉米素核糖苷(zeatin riboside)、玉米素葡萄糖苷(zeatinglucoside)、玉米素核糖葡萄糖苷(zeatin riboside glucoside);其丁醇不溶部分,主為核苷酸玉米素(zeatin nucleotide)。 種仁含蛋白質(zhì)達62%;其水溶性糖蛋白(glycoprotein)含糖38.5%、蛋白60.6%,一種糖蛋白中糖為D-半乳糖、L-阿糖、D-木糖,另一文獻測定四種糖蛋白之一為D-半乳糖、葡萄糖、L-阿糖和木糖(分子比為40∶3∶1∶2)。種仁含脂肪油32%~34.4%,油中主要脂肪酸的比率有記為軟脂酸33%、硬脂酸1.5%、油酸38%、亞油酸17%、亞麻酸10.3%。 |
理化性質(zhì) | 理化鑒別:取幼果、根、莖、莖皮粗粉各10g,另備葉粉2g,供制備點樣液用。
1.生物堿薄層色譜,取上述粗粉各5g,分別加0.5%鹽酸40ml,水浴上加熱1小時,取濾液加氨水至pH10~11,其氯仿提取液供親脂性生物堿點樣;氯仿提取后水層以正丁醇提取,供親水性生物堿點樣。兩者均用160目中性層析氧化鋁,軟板。展開劑,親脂性生物堿用氯仿-甲醇-水(9.5∶0.3∶0.2);親水性生物堿用氯仿-正丁醇-冰醋酸(7∶2∶1)。用紫外光(上海科藝光學儀器廠)2537A顯色。
2.甾體薄層層析,取上述粗粉各5g,分別加乙醇50ml,回流1小時,取濾液加水成70%醇液,加等量石油醚振搖,分取乙醇層,濃縮后分為兩份(另一份供香豆素層析用),取一份加95%乙醇溶解,作點樣用。吸附劑用硅膠GF254;展開劑用環(huán)乙烷-乙酸乙酯(9∶1);顯色劑用10%磷鉬酸乙醇溶液。
3.香豆素薄層層析,取上項經(jīng)石油醚處理乙醇濃縮物加鹽酸,取酸不溶物加乙酸乙酯溶解,在分液器中加5%氫氧化鈉溶液振搖,去堿液,水洗至中性供點樣用。吸附劑用酸性層析氧化鋁,160目,軟板;展開劑用石油醚-乙酸乙酯(5∶2);紫外光(上?扑嚬鈱W儀器廠)257A顯色。
4.精油薄層層析,取葉粉2g,加石油醚20ml(沸程60~90℃),浸泡過夜,取提取液點樣。吸附劑用中性層析氧化鋁,120目,硬板G;展開劑用苯-乙酸乙酯(9∶1);5%香莢蘭素,濃硫酸液顯色。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藥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物作用與藥理效應 | 抗微生物活性:種子油顯示抗菌活性。精油具廣譜抗霉菌活性(同時用hamycin作對比)。傘形酮、馬寧、補骨脂素、花椒毒素、印枳素等天然香豆素均有抗微生物活性。印枳素有殺菌作用,馬寧又有殺霉菌作用。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篩選 | |
新藥的臨床評價 | |
實驗動物的品種 | |
方劑組成 | |
藥物和劑量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澀,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止瀉。
|
性味分類 | |
主治 | 熱痢、大小腸熱瀉、慢性腹瀉。
|
用法用量 | 常配方,單用每次15~30g。
|
用藥忌宜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本品的藏藥名是尕唯摘吾的異名!毒е楸静荨酚涊d:尕唯摘吾分為大、小兩種。據(jù)查證,大者為葫蘆子,小者為本品。又記載:它是樹神獻給世尊釋迦牟尼的果品,果大如拳,肉瓤如蛋黃,有扁形種子,味酸澀?梢娝怯《葻釒a(chǎn)的一種珍異的水果,肉瓤橙色(如蛋黃),植株是樹木,果大如拳,種子扁,故藏藥的彼哇應是本種。同時木橘幼果為印度自古以來用于治慢性腹瀉的藥品,與藏藥用本品治療熱痢相符合。而且從本品藏語語言來考查:拉薩方言讀如bilba,安多方言讀如 wilwa!队《雀彼幍洹(The IndianPharmaceutical Codex》1953 vol.I)記梵語讀音為bilva,泰米爾語稱vilva pazhum;Kirtikar et Busa 《印度藥用植物》(1918)及chopra《印度土產(chǎn)藥物》(1958 2nd ed.)記其梵語均有bilva;chopra又記孟加拉語稱vilva、bel、bele、印地語稱bel、bile,泰米爾語稱vilvaun、villuvam。 |
藥物應用鑒別 | 同科植物大木蘋果Feronia clophantum Correa的果實是南亞次大陸各國民間作木橘的代用品。其果近圓形,略小于木橘,表面綠白色或灰色,不平滑而無光澤,果皮厚于木橘,果肉不分室而呈5瓣,種子多達500粒而較小,種外無粘液質(zhì)而味酸。從印度進口的藏藥中可能混入少量。云南勐臘亦有栽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