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名族首頁  |   藏族醫(yī)學  |   蒙古族醫(yī)學  |   維吾爾族醫(yī)學  |   苗族醫(yī)學  |   傣族醫(yī)學  |   瑤族醫(yī)學  |   考試寶典  |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名族醫(yī)藥 >> 藏族醫(yī)學 >> 藏族醫(yī)藥 >> 正文:刺柏 -藏藥巴朱木藥物說明書
    

刺柏

  
品名
藏名:巴朱木
漢語拼音
CIBAI
拉丁名
1.Juniperus rigida Sieb. et Zucc.;2.J.formossana Haya-ta.;3.J.sibirica Burgsd.;4.Sabina squmata (Buch.-Ham.)Antoine.
英文譯名
銷售地區(qū)
保護品種
中藥材基原
為柏科植物杜松、刺柏、西伯利亞刺柏、高山柏的帶葉嫩枝和果實。
動植物形態(tài)
1.杜松:灌木或小喬木,高達8m,樹冠尖塔形;樹干與大枝樹皮褐灰色,縱裂;大枝近平展,小枝下垂,幼枝三棱形,無毛;冬芽明顯。葉全為刺形,三葉輪生,基部有關節(jié),披針狀條形,堅硬,長1.3~1.8cm,寬約1.2mm,先端銳尖,上(腹)面明顯凹陷成槽,有一條窄的白粉帶,中脈不明顯,不成綠色,下(背)面拱圓,有顯著的縱脊,橫切面近V字形。球花單生葉腋;球果具3枚合生肉質的種鱗,球形,徑約7mm,紫褐色,二年或三年后成熟,熟時變淡褐黑色或藍黑色,常有一層薄的白粉,在頂端稍張開。種子3枚,近卵形,長約5mm,頂端尖,有四條不明顯的棱。
2.刺柏:小喬木,高7~15m,樹冠塔形或近圓柱形;樹皮褐色,裂成薄條狀脫落;小枝下垂,近三棱形,葉三葉輪生,全為刺形,基部有關節(jié),不下延伸長,條狀披針形,長10~16mm,寬1.4~1.8mm,先端漸尖具銳尖頭,上面(腹面)微凹,中脈綠色,稍隆起,兩側各有1條白色氣孔帶,下面(背面)綠色,具鈍脊,橫切面新月形。球花單生于葉腋;雄球花具雄蕊5對,交叉對生;球果漿果狀,具3枚合生肉質的種鱗,近球形或寬卵形,徑6~9mm,被白粉,二年或三年后成熟,熟時淡紅褐色,頂端微張開,具3枚種子,種于半月圓形,具3~4棱,頂端尖,近基部有3~4條樹脂槽。
3.西伯利亞刺柏:匍匐灌木,高30~70cm,小枝密集。葉三枚交叉輪生,呈針刺狀,通常稍成鐮狀彎曲,披針狀橢圓形或披針狀短線形,長5~10mm,寬2~3mm,先端急尖或近急尖,上面微凹,中央有一條綠色邊帶為寬的粉白色氣孔帶,下面拱凸,具背脊。球果近球形;直徑5~7mm,成熟時褐黑色,通常有3粒種子,稀1~2粒。種子卵圓形,有棱脊,頂端尖,基部有樹脂糟。
4.高山柏:灌木或成匍匐狀,稀為小喬木,樹皮灰褐色,枝皮帶紅褐色;小枝下垂或伸展。葉全為刺形,三葉交叉輪生,開展,基部下延,狹披針形,長6~10mm,寬1.2~1.3mm,先端漸狹成刺尖頭,上(腹)面稍凹,有白粉帶,有不明顯的綠色中脈,下(背)面稍拱圓有鈍縱脊,沿脊至少在下部有細槽。球花單生枝頂。球果寬卵球形,翌年成熟,熟時變黑色,無白粉,有1粒種子。種子卵球形,長4~8mm,徑3~7mm,頂端尖,上部有2~3條鈍縱脊。
動植物資源分布
1.杜松:產(chǎn)于青海、甘肅;陜西、寧夏和東北、華北亦有。 2.刺柏:產(chǎn)于青海、西藏、甘肅、四川、云南;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貴州亦有分布。 3.西伯利亞刺柏:產(chǎn)于西藏、東北大、小興安嶺及長白山、新疆阿爾泰山;前蘇聯(lián)中亞細亞、西伯利亞、日本、朝鮮、阿富汗至喜拉雅地區(qū)也有分布。 4.高山柏:產(chǎn)于西藏、甘肅南部、四川、云南,陜西南部、安徽(黃山)、福建、臺灣、湖北西部、貴州也有分布。
動植物生態(tài)環(huán)境
1.杜松:生于海拔1600~2500m的較干燥的山地。 2.刺柏:生于海拔1800~3400m山坡疏林中。 3.西伯利亞刺柏:生于海拔3600~4100m的高山半陽坡、沙石山坡。 4.高山柏:生于海拔2600~4100m陽坡或陰坡,在中海拔地帶常與其他針葉樹或闊葉樹混生,在高海拔地帶常成灌木狀。
藥用動植物的栽培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夏季采集帶葉的嫩枝,秋末采集果實,分別晾干。
藥用部位
以帶葉嫩枝和果實入藥。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為帶葉的嫩枝和果實,葉針形或線形,長2~20mm,寬約1~3mm,表面淡黃綠色或淡綠色,腹面有1條深槽,背面有1明顯的縱脊,葉基有關節(jié),先端銳尖,刺,質韌,不易折斷。細枝長短不等,直徑1~3mm,葉基殘跡明顯可見,外表粗糙,有皺縮,淺棕色或褐色。果實圓形或橢圓形,直徑6~8mm,棕色或褐色,有灰白色粉霜,基部有短果柄,果皮皺縮,易剝離;種子2~3粒,卵狀三角形,長約5mm,有3~4條不顯著的棱脊,質堅硬,氣芳香,味淡。
顯微鑒別:杜松葉(寬1mm)橫切面:三角形,上面中深凹陷。表皮為1列排列緊密的細胞,半圓形,外壁增厚,角質化,于凹陷處為氣孔帶組織。下皮細胞為1~2列排列較緊密的硅質化或木質化的纖維狀的細胞。纖維束位于葉的中央,外韌型,木質部在近軸面,管胞多角形,壁木化,緊密排列成縱行。韌皮部在遠軸面,細胞扁長方形,排列較緊密,射線彎曲。葉肉組織,近軸的葉肉細胞為類長圓形,遠軸的葉肉細胞為類圓形,葉肉細胞間有空隙。維管束的下方有一圓形的樹脂管,管壁為1列排列較緊密的橢圓形細胞。
粉末鑒別:杜松粉末:淺棕色。纖維狀下皮細胞易見,木質化或硅質化,多成束,長400~960mm,直徑10~16mm。厚壁表皮細胞縱長形或近方形,細胞壁有不同程度的增厚,壁上單紋孔明顯、木化,微木化或不木化。氣孔特異,副衛(wèi)細胞明顯木化,兩端各具一小節(jié),長約55μm,徑約27μm,副衛(wèi)細胞2~3個。管胞細長,主要為螺紋,徑約5μm。
中藥化學成分
杜松葉含穗花杉雙黃酮又稱阿曼托黃素(amentoflavone,C(30)H(18)O(10))、竹柏雙黃酮A(podocarpusflavone,C(31)H(20)O(10)),少量扁柏雙黃酮又稱檜黃素(hinokiflavoneC(31)H(20)O(10))。枝葉還含揮發(fā)油,其成分與果實揮發(fā)油相似。
果實的揮發(fā)油中含α-蒎烯(α-pinene,C(10)H(16))36.6%,月桂烯(β-myrcene,C(10)H(16))12.9%,△3-蒈烯(△3-carene,C(10)H(16))0.8%,檸檬烯(limonene C(10)H(16))1.6%,對聚傘花素(P-cymene,C(10)H(14))0.9%,β-欖香烯(β-elemene,C(15)H(24))2.0%;其他尚含少量的石竹烯(caryophyllene,C(15)H(24))、葎草烯(numulene,C(15)H(24)),γ-蓽澄茄烯(γ-cadinene,C(15)-H(24))、松油烯醇(terpinen-4-ol)、龍腦(borneOl,C(10)H(18))、香茅醇(citronellol,C(10)H(20))及茴香醚(anethole,C(10)H(12))等。
莖、木、心材含各種萜類化合物,其中主要為δ-蓽澄茄烯、α- 和β-雪松烯(cedrene,C(15)H(24))約占70%,其他有二氫白菖考烯(calalmenene,C(15)H(22))、叩巴萜(cuparene,C(15)H(22))、β-欖香烯、合歡烯(farnesene,C(15)H(24))、石竹烯、葎草烯、甜沒藥烯(β-bisaabolene, C(15)H(24))、β-芹子烯(β-selinene C(15)H(24))、α-姜黃烯(α-curcumene,C(15)H(22))、羅漢柏烯(thujopsene,C(15)H(24))、α-和γ-白菖考烯(calacorene)、α-,β-和δ-菖蒲二烯(acoradiene)、α、β-菖蒲烯醇(α-、β-acorend)、3β-羥基山達海松酸(3β-hydroxysandaracopimaric)、彌羅松酚(cryptojapo- nol)、柳杉酚(sugiol,C(20)H(28)O(2))、柳杉村脂酚(cryptojaponol)、△(6)-去氫彌羅松酚6,12-二羥基-松香四烯-5,8,11,3-酮-7(6,12-dihydroxy-5,8,11,13-abietetraen-7-one)等。
理化性質
理化鑒別:(1)薄層層析,取杜松葉2g,研成粗粉,加石油醚10m1,浸漬半小時,時時振搖,濾過,濾液供點樣用。吸附劑為硅膠G(浙江黃巖200目以上)3g, 加水6ml,研勻,制板,105℃活化1小時。展開劑為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7∶3)。展距16cm。結果顯4個明顯的黃棕色斑點。 (2)取上項粗粉殘渣,加乙醇8ml,置水浴上微沸10min,濾過,取濾液1ml,加鎂粉少許及鹽酸數(shù)滴,置水浴上加熱3min,溶液顯紅褐色。
中藥化學鑒定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炮制方法
中藥劑型
散劑,膏劑。
中藥制藥工藝
藥物作用與藥理效應
刺柏子石油醚提取物在試管內(nèi)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稀釋至1∶1600仍能制止細菌發(fā)育。將石油醚浸膏順次用30%碳酸氫鈉、30%氫化鉀處理,發(fā)現(xiàn)由氫氧化鉀液所得到的部分有抗菌作用,稀釋至1∶12800亦有作用。將此物減壓蒸餾所得之蒸餾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但對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及志賀氏痢疾桿菌則無作用。
藥代動力學
毒理學
藥物篩選
新藥的臨床評價
實驗動物的品種
方劑組成
藥物和劑量
藥物配伍
方一:刺柏、訶子、紅花、白豆蔻,方海、麝香冬葵、紫堇。 方二:刺柏、結血蒿、麻黃杜鵑葉、檉柳。 方三:刺柏葉、黃蜀葵、訶子、鴨嘴花、白豆蔻。 方四:刺柏、旱柳葉、唐古特瑞香葉、白蒿。
藥性
苦、澀,寒。
歸經(jīng)
功效
清熱解毒。
性味分類
主治
用于赤巴病擴散,皮膚瘙癢,痔瘡。
用法用量
配方或單用。
用藥忌宜
不良反應及治療
選方
方一:刺柏、訶子、紅花、白豆蔻各6g,方海、麝香、冬葵、紫堇各3g。共研細粉。治腎熱,膀胱熱。一次2g,一日2次。
方二:刺柏、結血蒿、麻黃、杜鵑葉、檉柳各15g。共研細粉。治風寒濕痹、關節(jié)積黃水、皮膚病、濕疹。一次2g,一日2次。
方三:刺柏葉、黃蜀葵、訶子、鴨嘴花、白豆蔻各等分。共研細粉。用于腎熱、淋癥。一次2g,一日3次。
方四:刺柏、旱柳葉、唐古特瑞香葉、白蒿各等量。共研粗粉,治風濕痹癥、皮膚病。內(nèi)服,一次2g,一日2~3次,煎服;外用,煎水,熱洗患處或調糊敷患處。
臨床運用
各家論述
考證
《晶珠本草》記載:“刺柏果實治赤巴病擴散、皮膚瘙癢、痔瘡!薄端牟酷t(yī)典》記載:“葉(含嫩枝)清腎熱,殺蟲,治腎臟病、腎熱病,膀胱熱、炭疽病。果實收斂赤巴病,解毒,殺蟲,治赤巴病擴散癥、皮膚瘙癢、炭疽病、痔瘡!
藥物應用鑒別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評論加載中...
    網(wǎng) 名: (必填項)
    評論內(nèi)容:
    沒有相關文章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1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