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Cui tou ju
|
蒙藥名 | 額布森-嘎
|
別名 | 嘎邵,敖-嘎,套日高-嘎
|
考證 | |
中藥材基原 | 為菊科植物車前狀垂頭菊、矩葉垂頭菊的全草。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1.車前狀垂頭菊 Crenzanthodium ellisii(Hook.f)Kitam.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報多數(shù),肉質(zhì)。莖直立,上部被白色和黑灰色柔毛,下部光滑,基部密被褐色纖維狀枯存葉柄;~寬橢圓形至長圓形,長1..5~19cm,寬1~8cm,邊緣具不整齊的齒,基部楔形并下延成柄,兩面光滑或幼時被白色柔毛;莖生葉向上漸小,長圓形或披針形,近似苞葉。頭狀花序1~5,通常單生,或排列成傘房狀總狀花序,下垂;總苞半球形,寬1~2.5cm,密被鐵灰色柔毛,總苞片2層,披針形,長約1cm,黑褐色;舌狀花1層,黃色,舌片長圓形,長約1.5cm,具褐色脈紋;管狀花多數(shù),黃色,長約7mm。瘦果圓柱形,光滑;冠毛白色,與管狀花花冠等長;ㄆ7~10月。
生于海拔3400~5600m的高山草地、流石灘。分布于西藏、甘肅、青海、四川、云南等地。
2.矩葉垂頭菊Cremanthodlum oblongatum C.B.Llarke
多年生草本,高10~25cm。根多數(shù),肉質(zhì),根頸密被褐色纖維狀枯存葉柄。莖單一,由不青葉叢的外側(cè)抽出,下部光滑,上部被蛛絲狀毛和黑色柔毛;~2~3,近革質(zhì),圓形或?qū)挋E圓形,長約7cm,寬約6cm,先端圓形,邊緣具軟骨質(zhì)小齒,上面綠色,下面有時綠色,具網(wǎng)狀脈,葉柄長4~5cm,紫色,光滑,基部鞘狀;莖生葉2,寬卵形或長圓形,長4~4.5cm,寬2~4cm,下部葉具短柄,上部葉無柄,抱莖。頭狀花序單生莖頂,徑約6.5cm,下垂;總苞半球形,徑約3cm,長約1cm,外具線形小苞葉2,總苞片黑色,外層披針形,疏被白色蛛絲狀毛和赤色柔毛,內(nèi)層長圓形;進(jìn)花舌狀,黃色,舌片長2~2.5cm,具褐色脈紋;管狀花暗黃色,長約7mm。瘦果光滑;冠毛白色,粗毛狀,與管狀花花冠等長;ㄆ7~9月。
生于海拔4500~5300m的山坡草地,高山流石灘。分布于西藏。
|
栽培與養(yǎng)殖 | |
采收加工 | 7~9采帶花全草、洗凈,曬干。
|
藥材鑒別 | |
化學(xué)成分 | |
藥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味苦、辛,性涼。
|
功效 | 抑協(xié)日,清熱,解毒,愈傷,止痛。
|
主治 | 主治中暑,協(xié)日性頭痛,瘡瘍,瘡口不愈。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煮散劑,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項(xiàng) | |
附方 | |
制劑 | |
藥物分類 | 植物藥
|
參考文獻(xiàn) | |
蒙藥名出處 | 《認(rèn)藥白晶鑒》、《無誤蒙藥鑒》、《蒙藥學(xué)》
|
參考 | 《中華本草》蒙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