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Ji le ze
|
蒙藥名 | 查干-吉勒澤
|
別名 | |
考證 | |
中藥材基原 | 為龍膽科植物麻花秦艽、粗莖秦艽、西藏龍膽的花。
|
動(dòng)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1.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inea Maxim.
多年生草本,高10~20cm。主根粗壯,圓錐形;~多叢生,無柄,葉片較大,披針形,先端尖,全緣,主脈5條,葉背面的主脈寬闊,隆起;莖生葉對(duì)生,較小;ㄝ^少成聚傘花序,有長梗;花萼筒黃綠色,膜質(zhì),一側(cè)2裂,萼齒2~5,等長;花冠管狀,黃色,漏斗形,喉部具多數(shù)綠色斑點(diǎn),先端5裂,裂片卵圓形;雄蕊5,著生于花冠管中下部;子房上位,1室,有2個(gè)側(cè)膜胎座。蒴果,開裂為2個(gè)果瓣,橢圓狀披針形,柄長7~12mm。種子褐色,有光澤,狹長圓形;ㄆ7~9月,果期9~10月。
生于海拔2000~5000m的高山、草地和溪邊。分布于寧夏、甘肅、青海、湖北、四川、西藏。
2.粗莖秦艽Gentiana crasslcaulis Duthle ex Burk.
多年生草本,高20~40cm。根粗大,大部或全部分裂為小根,相互纏繞呈右旋扭結(jié)一起。根莖部有許多纖維狀殘存葉基;莖直立或斜上,圓柱形,無毛;~多叢生,葉片較大,窄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達(dá)40cm,寬4~5cm,朱端稍尖,全緣,主脈5條縱貫葉片,莖生葉對(duì)生,較小;ㄇo粗壯而短,稍傾斜,花多數(shù),無花梗,在莖頂簇生呈頭狀,稀腋生作輪狀;花萼管僅于頂端一側(cè)開裂,萼齒極淺或無;花冠管壺狀,長2~2.2cm,花冠黃色或藍(lán)紫色,長約3cm,裂片先端微尖,內(nèi)部有斑點(diǎn);雄蕊5;子房長圓形,有柄。蒴果內(nèi)藏,長圓形,無柄;ㄆ6~9月,果期9~10月。
生于高山草甸、山坡草地、灌木叢及林緣。分布于甘肅、青海、四川、貴州、云南、西藏。
3.西藏龍膽 Gentiana tibetica King ex Hook.f.
多年生草本,高40~50cm。須根多條,黏合成一個(gè)圓柱狀的根。莖直立,叢生。蓮座叢葉卵狀橢圓形,長9~16cm,寬4~5.5cm,先端急尖,邊緣微粗糙,葉脈7~9條;莖生葉卵狀披針形至卵狀橢圓形,最上部葉較大,苞葉狀,包被花序。花多數(shù),無梗,簇生莖頂呈頭狀或腋生呈輪狀;花萼筒膜質(zhì),黃綠色,長7~8mm,一側(cè)開裂呈佛焰苞狀,萼齒5~6個(gè),甚;花冠內(nèi)面淡黃色或綠色,冠檐外面帶紫褐色,長2.6~2.8cm,裂片卵形,褶偏斜,三角形;雄蕊著生于冠筒中部。蒴果無柄,內(nèi)藏。種子淡褐色,表面具細(xì)網(wǎng)紋;、果期6~8月。
生于田邊、路旁、灌木叢和林綠。分布于西藏。
|
栽培與養(yǎng)殖 | |
采收加工 | 開花時(shí)采收其花、除去雜質(zhì),陰干。
|
藥材鑒別 | |
化學(xué)成分 | |
藥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味苦,性涼。效柔、輕。
《呼和必德力亞》:“味苦,效糙!
|
功效 | 鎮(zhèn)協(xié)日,清熱,消腫,止血,解毒,除協(xié)日烏素。
|
主治 | 主治熱性協(xié)日,各種熱性病,腑熱,炭疽,丹毒,癰腫,乳腺腫脹,鼻衄,吐血,月經(jīng)過多,傷口出血。
1.《論說醫(yī)典》:“清腑熱和協(xié)日熱!
2.《醫(yī)藥月帝》:“吉勒澤能泄瀉!
3.《蒙藥志》:“查干吉勒澤的苦味,清熱,解毒,消腫;效涼,柔,鎮(zhèn)克協(xié)日熱……”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煮散劑,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項(xiàng) | |
附方 | |
制劑 | |
藥物分類 | 植物藥
|
參考文獻(xiàn) | |
蒙藥名出處 | 《認(rèn)藥白晶鑒》
|
參考 | 《中華本草》蒙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