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Ma que nao
|
維藥名 | 庫西卡其 米依斯
|
別名 | 地馬合 歐斯葡爾、麥核子 困巨西克《明凈詞典》。
|
考證 | 《拜地依藥書》載:“麻雀腦,是麻雀的腦;麻雀是眾所周知的鳥類動物,以野生、體肥、雄者腦為佳品;家中飼養(yǎng)者之腦為次品,不予使用為好!备鶕(jù)上述維吾爾醫(yī)本草所述藥物特征和實物對照,與現(xiàn)代維吾爾醫(yī)所用麻雀腦一致。
|
中藥材基原 | 為文鳥科動物麻雀Passer montanus(Linnaeus)及同屬動物雄性鳥的新鮮腦髓或干燥腦。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參見“麻雀肉”條。附:麻雀Passer montanus(Linnaeus)
雌雄烏相似,體長12~13cm,體重約20g。嘴粗短,圓錐狀,黑色;虹膜暗紅褐色,由額至后頸純栗褐色;兩翼黑褐色,羽緣棕褐色;初級飛羽的外側(cè)有兩道明顯的綜褐色橫斑;尾暗褐色,羽緣砂褐色;眼下緣、眼先、額和喉部的中部為黑色,頰、耳羽和頸側(cè)白色,耳后部具黑色斑塊,胸和腹白色,并雜有砂褐色,兩助轉(zhuǎn)為淡黃色,腳和趾均被盾狀鱗,黃褐色。
多結(jié)群在農(nóng)家附近灌叢中或樹上,黃昏重聚集成大群,鳴聲嘈雜多變。麻雀繁殖力很強(qiáng),春末至秋為主要繁殖季節(jié)。小麻雀一年性成熟。每窩產(chǎn)卵5~8枚。以農(nóng)作物、雜草、昆蟲等為食。
國內(nèi)外各地均有分布。
|
栽培與養(yǎng)殖 | |
采收加工 | 于3~4月份,捕捉成烏,尤以雄鳥為好;取其頭,除去皮、嘴及殘肉,及時曬干。或捕后立即取出腦髓用。
|
藥材鑒別 | 本品頂面觀呈類圓錐形或近菱形,底面觀略呈菱形,側(cè)面觀呈半球形,長1.5~2cm,寬1.4~1.5cm;額頂呈圓形,灰白色,光滑,沿鼻骨中線至額骨中有一凹槽,長1~1.5cm,眶間距約0.5cm,眶孔類圓形,直徑約0.9cm;枕骨后方可見枕骨大孔或殘存頸椎1或2節(jié),上頜骨殘留或缺;額骨薄而脆,易剖開,內(nèi)含淺棕色薄片狀腦髓。氣微腥,味咸。鮮腦常與白砂糖及少許白酒調(diào)成糊狀,呈淺棕色。
|
化學(xué)成分 | |
藥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將其鮮腦髓加適量白糖及少許白酒調(diào)合成糊后備用。貯于陰涼干燥處保管。
|
性味 | 二干熱,具有魚腥氣味。
1.《拜地依藥書》:“三級干熱!
2.《藥物之秘》:“有人認(rèn)為三級干熱,也有人認(rèn)為二級濕熱。”
3.《藥物之園》:“濕熱。”
|
功效 | 生于生熱,激發(fā)性欲,填精壯陽,補(bǔ)腎輕耳,溫宮助孕。
|
主治 | 主治濕寒性或黏液質(zhì)性疾病,如濕寒性性欲減退,精少陽痿,腎虛耳聾,宮寒不孕。
《藥物之園》:“軟便,補(bǔ)腸等!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1~2枚。外用:適量。本品可入仁膏、蜜膏、消食膏、小丸、藥酒、灌陰液等制劑。
|
注意事項 | 本品對熱性氣質(zhì)者有害,矯正藥為酸石榴汁、青杏汁。
|
代用藥 | 若本品缺貨,可用同屬雄鳥腦髓代。
|
附方 | 治宮寒不孕 取適量麻雀腦,制成藥酒內(nèi)服,或制成灌陰液灌入陰道。(《藥物之園》)
|
制劑 | |
參考文獻(xiàn) | |
維藥名出處 | 《生藥全書》
|
參考 | 《中華本草》民族藥卷:維吾爾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