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中醫(yī)雜志1989,(8):477 |
劑型 | 散劑 |
藥物組成 | 川芎、細辛、羌活、薄荷、腦茶葉、桔梗、防風等。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功能性頭痛。 |
制備方法 | 將精選的生藥如法炮制,干燥粉碎,加適量撲爾敏,過80目藥篩,密封備用。 |
用法用量 | 頭痛發(fā)作時令其仰臥,用藥1小匙(約0.1g),置頭痛側鼻孔前吸入之,用口呼氣,如此反復吸、呼,約4-6分鐘可見效。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本組病例均經嚴格的體檢,腦血流圖、眼底,必要時查腦電圖、囊蟲試驗、腦A型超聲、頭部CT等,確診為功能性頭痛患者。共治療功能性頭痛496例,其中男156例,女340例;年齡小于17歲14例,18-40歲359例,41-60歲123例;職業(yè)以腦力勞動者為多。本組中有神經功能性頭痛99例,血管性頭痛(偏頭病)105例,神經-血管性頭痛259例,肌緊張性(疲勞性)頭痛33例。在觀察中藥鼻吸入劑治療的同時,另以口服復方羊角制劑治療的95例做對照觀察,對照組男40例,女55例;年齡小于17歲5例,18-40歲57例,41-60歲31例,大于60歲2例;診斷為神經功能性頭痛19例,血管性頭痛21例,神經-血管性頭痛45例。療效標準:顯效:用藥后痛即止,活動如常,觀察3個月未發(fā)作者,3個月內如有偶發(fā),但不影響工作,且用藥后效果顯著;好轉:用藥后痛即止,活動如常,觀察3個月如有發(fā)作,次數較治療前明顯減少,癥狀明顯減輕,且不影響工作;有效:用藥后癥狀有減輕,次數有減少,對工作有影響,如再發(fā)作,用藥雖即緩解,但作用時間短;無效:反復用藥不見效果。結果:中藥鼻吸入劑治療后,獲顯效278例(56.1%),好轉158例(31.9%),有效35例(7.0%),無效25例(5.0%);總有效率為95%。4種類型頭痛療效有明顯差異,其中肌緊張性頭痛療效較好,其余依次為血管性頭痛、神經功能性頭痛,而神經-血管性頭痛療效則較差。對照組治療后獲顯效2例(2.1%),好轉19例。20%),有效18例(18.9%),無效56例(58.9%);總有效率為41.1%。與中藥鼻吸入劑治療組相比較,兩組療效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01)。治療半年后,我們對中藥鼻吸入劑治療組的109例病人進行了隨訪,結果顯效47例,好轉23例,有效33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94.5%,與近期療效基本一致。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生產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