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新疆中醫(yī)藥1993,(4):9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百合30g,白芍12g,茯苓10g,川楝子10g,陳皮9g,黃芪15g,沙參20g,山藥20g,炮姜6g,白術(shù)12g,白花蛇舌草30g,山柰10g,白芨25g,蓽拔10g。 |
加減 | 舌胖質(zhì)淡加黨參15g;舌苔厚膩加扁豆、苡米仁各25g;舌紅苔薄加炒梔子6g;疼痛明顯加厚樸9g,萊菔子15g;病程較長者酌加三棱、莪術(shù)各3g。 |
功效 | |
主治 | 胃脘痛。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胃脘痛150例,男90例,女60例;年齡在20歲以上;病程0.5-30年。結(jié)果:經(jīng)1-2個療程(1個月1療程)治療后顯效90例,好轉(zhuǎn)55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7%。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