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1991,(5):285 |
劑型 | 膏劑 |
藥物組成 | 川烏18g,連翹24g,當歸18 g,白芷24g,木鱉子24g,白芷18g,官桂24g,茯苓18g,赤芍24g,草烏18g,白薇24g,牙皂15g,桑枝15g,棗枝15g,烏藥18g,桃枝15g,柳枝15g。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小兒毛細支氣管炎。 |
制備方法 | 上藥用麻油1500g浸泡1夜后,熬焦去渣,入飛黃丹500g使如麥色,急以桃柳棉兩根攪至滴水成珠狀,入乳香、沒藥細末各12g,收膏攤貼。 |
用法用量 | 治療時以止喘膏貼臍俞穴,每帖2日,3帖1個療程。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將臨床經(jīng)西醫(yī)檢查確診的毛細支氣管炎患兒20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100例與對照組100例。治療組:男76例,女24例;年齡小于0.5歲52例,0.5-1歲28例,1-1.5歲12例,1.5-2歲8例。對照組:男62例,女38例;年齡小于0.5歲50例,0.5-1歲30例,1-1.5歲14例,1.5-2歲6例。兩組一般情況及病情比較無顯著差異。療效判斷標準:痊愈:經(jīng)治療5-7日喘憋、咳嗽、三凹征消失,熱退,肺部體征消失,胸部X線平片示肺部病變完全吸收(包括部分基本吸收)。顯效:咳喘、三凹征明顯好轉(zhuǎn),熱退,肺部喘鳴音或濕羅音明顯減少,胸部X線平片示肺部病變明顯吸收或未完全消失。好轉(zhuǎn):咳喘稍好轉(zhuǎn),熱退,肺部喘鳴音減少或有濕啰音,或其中某一癥狀未達到顯效標準者。無效:經(jīng)治療7日以上,病情未見好轉(zhuǎn),改用其它方法治療者。結(jié)果:治療組痊愈40例,顯效45例,好轉(zhuǎn)6例,無效9例,有效率91%,顯愈率85%;對照組痊愈15例,顯效25例,好轉(zhuǎn)30例,無效30例,有效率70%,顯愈率40%。兩組療效比較P<0.05,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