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1993,12(4):5 |
劑型 | 丸劑 |
藥物組成 | 白山芪、蛤蚧、金崗豆、五加皮、麻布芪、鎖陽、何首烏、鹿角膠、和子芪、枸杞子、當(dāng)歸、川芎、大棗等。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骨折遲緩愈合。 |
制備方法 | 將上藥共研細(xì)末,煉蜜為丸。 |
用法用量 | 每次6g,日2次口服,30日為1療程。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骨折遲緩愈合147例(有上肢、下肢、腰椎、鎖骨等不同處骨折,且伴不同程度的腫脹疼痛,功能障礙),其中男96例,女51例;年齡4-86歲;傷后就診時間28-275日;而1個月未見骨痂生長的101例,2月未見骨痂生長的46例;其中合并肌肉痿縮,患側(cè)冷痛麻木的108例。療效標(biāo)準(zhǔn):經(jīng)X光攝片見骨痂生長,臨床癥狀消失為治愈;腫脹疼痛減輕,臨床癥狀改善為好轉(zhuǎn);經(jīng)治療l-3療程后,癥狀無改善為無效。結(jié)果:治愈134例,好轉(zhuǎn)8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6.4%。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