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中國藥典》(2000年版)。 |
劑型 | 丸劑 |
藥物組成 | 麝香10g,訶子(去核)300g,黑草烏300g,木香100g,藏菖蒲60g。 |
加減 | |
功效 | 消炎,止痛,祛風。 |
主治 | 用于扁桃體炎,咽峽炎,流行性感冒,炭疽病,風濕性關節(jié)炎,神經(jīng)痛,胃痛,牙痛。 |
制備方法 | 除麝香外,其余訶子等4味粉碎成細粉。將麝香研細,再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用安息香的飽和水溶液泛丸,低溫干燥,即得。 |
用法用量 | 每10丸重0.3g,每次2-3丸,日1次睡前服或含化;極量5丸。 |
用藥禁忌 | 本品有毒,慎用;孕婦忌服。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本品系藏族驗方。本品為棕褐色的水丸;具麝香特異的香氣,味微苦、澀、麻。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guī)定。 (l)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果皮纖維層淡黃色,斜向交錯排列,壁較薄,有紋孔。石細胞長方形或類方形,壁稍厚。油細胞圓形,直徑約至50μm,含黃色或黃棕色油狀物。菊糖團塊形狀不規(guī)則,有時可見微細放射狀紋理,加熱后溶解。無定形團塊淡黃棕色,埋有細小方形結晶。 (2)取本品2g,研細,加60%乙醇20ml,加熱回流15分鐘,稍冷,放置片刻,濾入小燒杯中,用寬2.4cm、長12cm的濾紙條,一端垂于杯底吸收溶液,至不再上行時,將濾紙取出,干燥后,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上部顯黃色熒光,中部顯藍色熒光。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