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qI ye zI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楝科植物海南地黃連的枝葉。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海南地黃連,直立灌木,高30-50cm。莖不分枝,無毛或上部被緊貼的柔毛。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或多少聚生于莖的上部,通常有小葉5(3-7)片,連葉柄長8-12cm;柄長2-2.5cm,與總軸同被短柔毛;小葉片膜質(zhì),頂端1枚較大,具柄,橢圓形或披針形,長5-7.5cm,寬2-3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等側(cè),全緣或上部有疏鋸齒或圓齒,側(cè)生葉較小,無柄,橢圓形或長圓形,長1.5-4cm,寬8-16mm,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偏斜,上面無毛,下面沿脈上被緊貼的短柔毛?偁罨ㄐ蛞干ㄉ;總花梗長5-10mm,被短柔毛,最后下彎;萼片線狀披針形,長2-3mm;花瓣白色,合生為管狀的部分長2.3cm,外被稀疏、平展的長柔毛,瓣片倒披針形,長約10mm,寬約3mm,沿中脈上被稀疏長柔毛;雄蕊管長約3cm,無毛,先端10裂,花藥背面被疏毛。蒴果扁球形,5裂,被稀疏星狀毛并雜以短硬毛;、果期5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海南。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路旁灌木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枝葉,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淡;性平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解毒;活血舒筋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活血舒筋藥 |
主治 | 毒蛇咬傷;風(fēng)濕骨痛;跌打損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或鮮葉30g,搗汁。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Munronia hainanensis How et T.Chen |
科屬分類 | 楝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