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灰冬瓜。 |
漢語拼音 | shan she ye pao hua shu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清風藤科植物山檨葉泡花樹的根、枝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山檨葉泡花樹 喬木,高6-14m。小枝圓柱形,被散生圓點狀或橢圓點狀皮孔。單葉互生;葉柄長1.5-2cm;葉片革質,狹披針狀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長12-15cm,寬4-8cm,先端漸尖,基部狹楔形,下延至葉柄,全緣或中部以上有小銳鋸齒,無毛或僅葉背面被稀疏柔毛,脈腋有髯毛:側脈每邊15-22條,先端彎拱連結;▋尚,圓錐花序直立,頂生或生于上部葉腋,長約18cm,被銹色短柔毛,花小,芳香,具短柄;萼片卵形,有緣毛;花瓣外面3片闊卵形,白色,內面2片狹披針形,不分裂;發(fā)育雄蕊長約lmm;雌蕊長約1.6mm;子房被柔毛。核果球形,直徑6-9mm,熟時黃色或紅色;ㄆ谙募,果期10-11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華南、西南及福建。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200-1000m的山坡疏林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秋、冬季挖根,洗凈,切片,鮮用或曬干。枝葉全年或夏、秋季采集,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
歸經 | |
功效 | 祛風除濕;消腫止痛 |
功效分類 | 祛風除濕藥;消腫止痛藥 |
主治 | 風濕骨痛;跌打勞傷;腰膝疼痛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6-9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熏洗。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Meliosma thorelii Lecomte[M.buchananifolia Merri.] |
科屬分類 | 清風藤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