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三角欖。 |
漢語拼音 | fang lan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橄欖科植物方欖的果實。 |
動植物形態(tài) | 方欖 喬木,高15-25m。小枝有皮孔,幼枝被稀疏灰色短柔毛。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托葉鉆形,被柔毛,早落;小葉5-6(-10)對,堅紙質(zhì),長圓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長10-20cm,寬4.5-6cm,先端驟狹漸尖,尖頭長1-1.5cm,基部圓形,偏斜,常一側(cè)下延,邊緣波狀或全緣,上面無毛,下面被柔毛;脈上被平展的硬毛及柔毛,但有時幾無毛。花單性,雌雄異株,花序腋生,雌花序不詳;雄花序為狹的聚傘圓錐花序,長30-40cm;花長約7mm;萼裂片三角形;雄蕊6,無毛,花絲合生一半以上;花盤在雄花中為管狀,高1.5-1.8mm,邊緣和外側(cè)密被直立的硬毛,在雌花中為環(huán)狀,3淺裂,流蘇狀;雌蕊在雄花中小,密被絨毛。核果綠色,紡錘形,具3凸肋,或倒卵形具3-4凸肋,長4.5-5cm,寬1.8-2cm,無毛,先端急尖或截平至下凹,有宿存柱頭。種子1-2顆。果期7-10月。 |
資源分布 | 生于海拔400-1300m的雜木林中。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分布于廣西、云南等地。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秋季果實成熟后采摘,曬干或陰干,或用鹽水浸漬后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酸;甘、澀;平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肺利咽;生津止渴 |
功效分類 | 清肺利咽藥;生津止渴藥 |
主治 | 咽痛;咳嗽;煩渴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9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方欖始載于《綱目》橄欖條下,云:“又有一種方欖,出廣西兩江峒中,似橄欖而有三角或四角…”所述與本種相符。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anarium bengalense Roxb. |
科屬分類 | 橄欖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