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wu gong teng |
英文名 | stem of Manyleaf Pricklyash |
藥材基原 | 為蕓香科植物多葉花椒Zanthoxylum multijugum Franch.的莖。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多葉花椒 攀援狀灌木。莖枝木質(zhì),灰褐色,著生下彎如鳥嘴狀的皮刺。奇數(shù)現(xiàn)狀復(fù)葉互生,紙質(zhì)至革質(zhì),連葉柄長可達60cm;葉軸 背面著生下彎而短小的皮刺;小葉柄長不及1mm;小葉21-51,歪斜的卵狀披針形、披針形或為長圓形,長2-4cm,寬1-1.5cm,先端急尖或鈍而略斜,基部圓形或?qū)捫ㄐ,兩?cè)不對稱,邊緣有不明顯的細鋸齒或近全緣,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青綠色,散生腺點。聚傘花序腋生,長達15cm;苞片細;萼片4, 卵形,長約0.5mm,邊緣薄膜質(zhì);花瓣4,青色,卵狀長圓形,長約2mm;雄花的雄蕊4,長3-4mm,藥隔先端有色澤較深的腺點一顆;退化心皮短小。果梗長3-6mm;心皮4,成熟的通常1-3,紫紅色;分果爿有略粗大的腺點,先端幾無喙嘴狀突起。種子卵珠形,直徑4mm,黑色,光亮。花期4-6月,果期7-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貴州、云南等 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雜木林緣或灌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秋、冬季采莖,切段,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苦;性溫;小毒 |
歸經(jīng) | 肺經(jīng) |
功效 | 祛風解毒 |
功效分類 | 解毒藥 |
主治 | 瘡毒;梅毒;癬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 搽。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治癬:蜈蚣藤研末,加草烏浸入生香油,外搽。如肌肉麻木,可在患部用梅花針刺后再搽。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Zanthoxylum multijugum Franch. |
科屬分類 | 莖香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