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羽葉鳳尾蕨、南方鳳尾蕨(廣東)、青丫蕨、冷蕨草
|
漢語拼音 |
jin chai feng wei jue
|
英文名 |
Faurie's Brake
|
藥材基原 |
為鳳尾蕨科植物金釵鳳尾蕨的葉。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陸生蕨類植物,植株高50-60cm。根莖短,斜生,頂端和葉柄基部有狹披針形鱗片。葉紙質(zhì),近叢生,一型;葉柄禾稈色;葉片卵狀三角形,長30-45cm,寬30-40cm,二回深羽裂達(dá)羽軸兩側(cè)的狹翅,基部1對羽片二叉;裂片20-30對,寬披針形或線狀略鐮刀形,斜向上,略彎弓,長2.5-4cm,寬5-7mm,全緣;葉主脈處有少數(shù)針狀細(xì)刺,側(cè)脈二叉。孢子囊群沿裂片頂部以下的邊緣連續(xù)分布,囊群蓋線形,膜質(zhì),灰色,全緣。
|
資源分布 |
分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tái)灣、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300-800m的林下、溝邊酸性土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全草含蕨素(pterosin)W、X,蕨甙(pteroside)S、T、U、X、W,以及金粉蕨辛-2'-O-β-D-葡萄糖甙(onitisin-2'-O-β-D-glucoside)。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涼
|
歸經(jīng) |
心經(jīng)
|
功效 |
清熱利濕;祛風(fēng)定驚;斂瘡止血
|
功效分類 |
收澀藥
|
主治 |
痢疾;泄瀉;黃疸;小兒驚風(fēng);外傷出血;燙火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研末撒;或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新華本草綱要》:有收斂止血的功能。用于外傷出血及燙火傷。
|
考證 |
始載于《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Pteris fauriei Heiro.[P.fauriei Hieron var.minor Hieron.]
|
科屬分類 |
鳳尾蕨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