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金雞腳 |
漢語拼音 | jiao lian jia liu jue |
英文名 | Rhizome of Joined Phymatopsis |
藥材基原 | 為水龍骨科植物交連假瘤蕨的根莖。 |
動植物形態(tài) | 植株高15-20cm。根莖長而橫生,與葉柄基部密被紅棕色、披針形鱗片,先端漸尖,基部闊而盾狀著生,邊緣有睫毛。葉遠生;葉柄長7-10cm,禾稈色,光滑;葉片紙質(zhì),黃綠色,三角形,長7-10cm,寬10-12cm,羽狀深裂幾達羽軸;羽片5-7片,對生,基部一對平展,向上各裂片略斜向上,長圓狀披針形,基部一對最大,長5-7cm,寬1.5-2cm,漸尖頭,邊緣有突尖的疏齒及白色膜質(zhì)狹邊;側脈明顯,斜上,細脈網(wǎng)狀,網(wǎng)眼中有內(nèi)藏小脈。孢子囊群橢圓形,近中脈兩側各成1行,著生于細脈交接點。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陜西、安徽、福建、河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2000-2700m的林下巖石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全年均可挖取,除去須根,洗凈,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微苦;涼 |
歸經(jīng) | 脾;胃經(jīng) |
功效 | 清熱解毒;行氣利濕 |
功效分類 | 消食藥 |
主治 | 尿路感染;尿血;泄瀉;痢疾;風濕痹痛;消化不良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新華本草綱要》:根莖:用于消化不良。 |
考證 | 始載于《蕨類名同及名稱》。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Phymatopsis conjuneta Ching |
科屬分類 | 水龍骨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