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粽心草 |
漢語拼音 | long chang cao |
英文名 | Manchurian Beakgrain |
藥材基原 | 為禾木科龍常草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龍常草 多年生草本;烤叨谈o及被鱗片之芽體,須根細(xì)弱。稈直立,細(xì)弱或較粗,高70-120cm,具5-6節(jié),節(jié)間粗糙,節(jié)下具微毛。葉鞘短于節(jié)間,密被微毛;葉舌質(zhì)厚,長約1mm,先端截平或不規(guī)則的齒裂;葉處扁平質(zhì)薄,線狀披針形,下面粗糙,上面通常密被短毛,長15-30cm,寬6-20mm。圓錐花序長12-20cm。分枝直立與主軸貼生,基部者多孿生,主枝長達(dá)7cm,通常不再分枝,各具27-個小穗;小穗含2-3朵小花,長4.5-7mm,小穗軸節(jié)間被微毛,長約1.8mm;穎膜質(zhì),第1穎長1.5-2mm,具1脈,第2穎長2-3mm,具1-3脈;第1外稃長4.5-5mm,具3條明顯的脈,脈上稍粗糙,內(nèi)稃與外稃近等長,脊上部具纖毛;穎果長約4mm,黑褐色,其錐形先端呈乳黃色;、果期6-9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東北、河北、陜西各地 。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林下和草地。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秋季采收,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咸;溫;無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主輕身;益陰氣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 |
主治 | 療痹寒濕 |
用法用量 |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1.《名醫(yī)別錄》:生河水旁,狀如龍芻。 2.《本草綱目》:按爾雅云鼠莞也。郭璞云:纖細(xì)似龍須,可為席,蜀中出者好?旨幢三埑R病Iw是龍須小者,故其功用相近。 3.《新華本草綱要》:具清熱解毒之功能。 |
考證 | 始載于《名醫(yī)別錄》。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Diarrhena manshurica Maxim. |
科屬分類 | 禾本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