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一枝花、石鳳丹、隨身丹、小瓢兒菜
|
漢語拼音 |
e mei shi feng dan
|
英文名 |
Herb of Common Forkstamenflower
|
藥材基原 |
為百合科植物丫蕊花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丫蕊花 多年生草本,高15-30cm。根莖粗壯;~匙形至倒披針形,長5-15cm,寬8-40mm,先端尖,基部漸狹,全緣,平行脈。莖生葉倒披針形,長2-3cm,寬約6mm,基部抱莖?偁罨ㄐ蝽斏,無苞片,具5-20余朵花,花梗長5-17mm;花被片6,白色至粉紅色,倒卵狀長圓形,長8-12mm,宿存;雄蕊6,花絲長約為花被片的1倍半,花藥馬蹄形,背著,匯合成1室;子房近球形,先端3裂,直徑約2.5mm,花柱長12-18mm,在果期則明顯高出雄蕊之上,柱頭小頭狀,稍3裂。蒴果倒卵形,先端3裂,直徑約為5mm,室背開裂;種子細(xì)梭形,兩端有長尾,連尾長約4mm。花期3-4月,果期5-6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湖南、廣西、四川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高山坡、林下、灌叢或懸?guī)r山。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季采收,洗凈,曬干或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全草含甾族皂甙Ⅰ、Ⅱ、Ⅲ(steroidalsaponinⅠ、Ⅱ、Ⅲ)。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微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解毒;散結(jié);利小便
|
功效分類 |
疏肝藥
|
主治 |
瘰疬;小便不利;水腫
|
用法用量 |
風(fēng)服 :煎湯,6-9g。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廣西藥植名錄》:治老鼠瘡。
|
考證 |
出自《廣西藥植名錄》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Psilandra thibetica Franch.
|
科屬分類 |
百合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