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金沸草
|
漢語拼音 |
shui chao yang cao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菊科植物水埋陽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水朝陽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長,常有具鱗片狀葉和頂芽的細(xì)鋪枝,莖下部也常有不定根。莖直立,高30-80cm,上端分枝,綠色而染以紫斑。單葉互生;葉片卵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4-10cm,寬1.4-4cm,下部葉漸狹成柄狀,花期枯萎;葉部以上葉無柄,基部圓形或鍥形,半抱莖,上面無毛,下面有黃色腺點,脈上具短柔毛。頭狀花序生于莖端或權(quán)端,徑2.5-4.5cm;總苞半球形;總苞片多層,外層線形,內(nèi)層線狀披針形;舌關(guān)花較總苞片2-3倍,舌片黃色,線形,長約1.5cm;管狀花花冠長約3mm,有披針形裂片,裂片有腺點;冠毛污白色。瘦果圓柱形,有10條深溝,無毛;ㄆ6-10月,果期9-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甘肅、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低山濕潤坡地、林中溪岸、稻田或河流旁。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季采收,洗凈,曬干或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全草長50-100,全株被毛。莖綠棕色帶紫褐斑。葉互生,完整葉片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3.5-7cm,寬1.5-3cm,葉緣具不整齊疏鋸齒。氣微,味微苦。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辛;甘;性溫
|
歸經(jīng) |
|
功效 |
降氣化痰;祛風(fēng)除濕
|
功效分類 |
降氣化痰藥;祛風(fēng)除濕藥
|
主治 |
咳嗽痰多;胞悶氣喘;風(fēng)濕痹痛;疔瘡腫毒
|
用法用量 |
風(fēng)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滇南本草》調(diào)其“生水內(nèi),花朝陽”,故名水朝陽草。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滇南本草》始載有水朝陽草,曰:"似鼓錘草包葉而生花,正朝陽生。"《植物名實圖考》載:"水朝陽草生云南海邊。獨莖柔綠,葉如金鳳花葉而肥短,細(xì)紋密齒。消端開花,黃瓣如千層菊,大如小杯。繁心孕實,密葉承跗,掩映蓼浦,欹側(cè)金盆澤畔,縟絢不亞江南菰蘆中矣。"并觀其附圖,當(dāng)為本品。又《滇南本草》尚有"旋覆花"一條,但現(xiàn)國內(nèi)"旋覆花"的主流品種旋覆花 Inula japonica Thunb.和歐亞旋覆花Inula britanica L.在云南并無分布,而云南、貴州等地現(xiàn)今所用的"旋覆花",正是水朝陽的花。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Inuae Helianthi-aquatic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Inula helianthus -aquatica C.Y. Wu ex Ling [I. Serrata BUR. ET Franch.; I.yunnanensis Frach.]
|
科屬分類 |
菊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