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xiao chui tou ju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菊科植物矮垂頭菊的全草或花序。 |
動植物形態(tài) | 矮垂關(guān)菊 矮小草本,高5-15cm。莖上部被黑褐色密綿毛,或有時混有白色蛛絲毛。葉片近革質(zhì);基生葉卵形,長2-3cm,寬1.5-2.5cm,基部短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數(shù)個粗齒,上面無毛,或初時被疏蛛絲狀毛,后漸脫落,下面被白色茸毛,有長的葉柄;莖生葉橢圓形、卵狀橢圓形至條形,邊緣有粗齒,下面有白色毛,有短柄或無柄。頭狀花序單生于莖端,半下垂;總苞片條狀披針形,長12-15mm,被黑色和白色密長柔毛;花異型,舌狀花黃色,舌片倒披針形,先端有2-3個小齒;筒狀花黃色,長約8mm,筒狀錐形。瘦果長圓形;冠毛白色,長6-7mm。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甘肅、青海、四川、云南及西藏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高山草地和多石礫的山坡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本品皺縮成團,冠毛白色,多數(shù)與總苞片近等長,花序直徑1.2-1.7cm,總苞墨綠色,披針形,無毛,長約10mm;舌狀花一層,黃色,皺縮,完整的舌片條狀披針形,有平行直脈紋數(shù)條;管狀花長約8mm,黑褐色,先端5淺裂,雄蕊5,聚藥,暗紫色,柱頭2裂,黑褐色。瘦果長圓形,長6-7mm。體輕,質(zhì)軟。氣芳香,味微甘。 以色黃、氣芳香者為佳。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辛;性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疏風(fēng)清熱;利水消腫 |
功效分類 | 疏風(fēng)清熱藥;利水消腫藥 |
主治 | 感冒發(fā)熱;小便不利;身腫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2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seu Flos Cremanthodii Humilis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remanthodium humile Maxim. |
科屬分類 | 菊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