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四方草 |
漢語拼音 | gong mu cao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玄參科植物棱萼母草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一年生草。直立或傾臥發(fā)出彎曲上升的枝。根須狀。莖枝略呈四有形,角上有棱,面上有溝,中部的節(jié)間較長,可達6cm,無毛。葉對生;基部者有短柄,上部葉無柄微抱莖;葉片菱狀卵形至菱狀披針形,長0.5-2cm,寬0.3-0.8cm,先端微尖,基部寬楔形,邊緣具波狀淺缺,小齒或全緣,質(zhì)頗厚,兩面無毛;ㄐ蚪偁睿斏蛞干,花不超過10朵;苞片披針形,花梗細,長0.5-2.5;花萼狹鐘狀,裂片三角狀卵形;花冠紫色或藍紫色,長1.3cm以上,喉部漸擴大,上唇2裂,下唇較上唇大,3裂;雄蕊4,全育;柱頭寬片狀。蒴果橢圓形,比宿萼短。種子多數(shù);ㄆ5-7月,果期8-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福建、廣東、海南。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干地沙質(zhì)土壤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春、夏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澀;性平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
功效分類 | 清熱利濕藥;解毒消腫藥 |
主治 | 痢疾;腹瀉;乳癰;腸前程;瘡癤腫毒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品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Lindernia oblonega (Benth.)Merr. Et Chun[Vandellia oblonga Benth]. |
科屬分類 | 玄參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