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地膽、花花草、彩斑桑勒草、小花草、花葉葉
|
漢語拼音 |
lu duan cao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野牡丹科植物小蜂斗草的全株。
|
動植物形態(tài) |
小蜂斗草 小灌木或亞灌木,高達30cm。莖幼時四棱形,有槽,密被柔毛及疏腺點,以后近圓柱形,被微柔毛,分枝或不分枝,具匍匐莖。葉對生;葉柄長5-30mm,密被柔毛及疏短刺毛;葉片紙質(zhì),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稀為披針形,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稍偏斜,長5-10cm,寬2-4cm,有時長達14cm,表面被星散的緊貼短刺毛,毛基部具白色斑點,背面有時紫紅色,被微柔毛及糠砒,中脈微凹,側(cè)脈約3對,背脈具星散的短刺毛,中、側(cè)脈隆起。蝎尾狀聚傘花序,頂生,有花2-7朵,稀13朵,長1.5-3.5cm;總花梗四棱形,棱上微具翅,花梗長約3mm,三棱形,有極少的腺毛及狹翅;花萼鐘狀管形,被疏糠秕及星散腺毛,具3棱,具6脈,其中棱上的3脈下延呈狹翅,裂片長不到1mm,先端點尖,具緣毛;花瓣紫紅色或紅色,一側(cè)偏斜,外面中脈具星散腺毛;雄蕊3,等長,常偏向一側(cè),花絲與花藥等長,花藥基部開叉,藥隔不延長;子房瓶形,先端平截,膜質(zhì)冠3裂。蒴果倒圓錐形,略具3棱,三縱裂,與宿存萼貼生,宿存萼無毛,具6脈。花期9-10月,果期約12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150-1300
的山谷、林下陰濕地及溝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春、夏季采收,鮮用或切碎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甘;淡;性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涼血除蒸;解毒消腫
|
功效分類 |
涼血除蒸藥;解毒消腫藥
|
主治 |
煩熱;勞嗽;胃痛;目赤;骨折;帶狀皰疹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或研末燉肉。外用:適量,搗汁點眼;或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綠段草原名地膽,始載于《植物名實圖考》石草類,云:"地膽產(chǎn)大廈嶺(今江西、廣東交界);蚝魹榫G段草。高三寸許,葉如水竹于葉而寬厚,面綠有直紋,紫白圓點相間;背紫,光滑可愛。"所述及附圖,與現(xiàn)野牡丹科植物小蜂斗草相符。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Sonerila laeta Stapf[S.picta auct.non Korth]
|
科屬分類 |
野牡丹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