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ya jiao mu gen
|
英文名 |
Root of Ivy Tree, Root of Common Schefflera
|
藥材基原 |
為五加科植物鵝掌柴的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常綠喬木或大灌木,高2-15m,胸徑可達30cm以。樹皮灰白色,枝條粗壯,平時有皺紋,幼時密生星狀短柔毛,不久毛漸脫落至稀。掌狀復葉互生,小葉6-9;葉柄細長,圓柱狀,長15-30cm,小葉柄長2-5cm;托葉半圓形。小葉革質(zhì)或紙質(zhì),橢圓形,長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9-17cm,寬3-5cm,先端急尖或短漸尖,稀圓形,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全緣;上面深綠,下面灰白色,幼時必被星狀短柔毛,后漸脫落;側(cè)脈7-10對,網(wǎng)脈不明顯;ㄐ驗閭阈位ㄐ蚓凵纱笮蛨A錐花序頂生,初密生星狀短柔毛,后漸脫落;萼疏被星狀短柔毛至無毛,邊緣有5-6個細齒;花瓣5,肉質(zhì),花后反曲,長2-3mm,白色,芳香;雄蕊5,長過花瓣;子房下位,5-7室,花柱合生成粗短的柱狀,長約0.5mm。漿果球形,直徑約5mm,熟時暗紫色;ㄆ11-12月,果期翌年1月。
|
資源分布 |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挖,洗凈,切片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淡;微苦;性平
|
歸經(jīng) |
|
功效 |
疏風清熱;除濕通絡
|
功效分類 |
祛風藥
|
主治 |
感冒;發(fā)熱;婦女熱病夾經(jīng);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3-9g,鮮品加倍;或浸酒。外用:適量,煎湯洗;或研末調(diào)敷;或搗敷。
|
用藥禁忌 |
孕婦忌服。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南寧市藥物志》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Radix schefflerae octophyll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Schefflera octophylla (Lour.) Harms
|
科屬分類 |
五加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