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山楊柳、紅梅蠟 |
漢語拼音 | xiao ye liu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楊柳科植物小葉柳的根或葉。 |
動植物形態(tài) | 灌木,高1-3.6cm。葉片橢圓形、披針形、橢圓狀長圓形,長2-4cm,寬1.2-2.4cm,先端急尖,基部圓形或?qū)捫ㄐ,上面綠色,初時有柔毛,下面粉綠色;葉脈明顯突起,全緣;葉柄長3-9mm。花序梗在開花時長3-10mm;雄花序長2.5-4.5cm,粗5-6mm;雄蕊2,花線中下部有長柔毛,花藥球形,黃色;腺體1,腹生;雌花序長2.5-5cm,粗5-7mm,密花,花序梗短;子房長卵圓形,花柱2裂,柱頭短;僅1腹。蒴果卵圓形,長約2.5mm,近無柄;ㄆ5月上旬,果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山西、陜西、甘肅、湖北、四川、貴州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1400-2700m的山坡林緣及山溝。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根,春、夏、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性溫 |
歸經(jīng) | 肝經(jīng) |
功效 | 祛風除濕;活血化瘀 |
功效分類 | 祛風藥;祛濕藥;活血祛瘀藥 |
主治 | 風濕骨痛;勞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30g;或泡酒。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爛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貴州草藥》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Salix hypoleuca Seem. |
科屬分類 | 楊柳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