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翁仔樹、倒拉鋸、萬打棍、羊咪屎、橄欖樹、羊仔屎
|
漢語拼音 |
hong ye shu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山龍眼科植物小果山龍眼的根或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喬木,高4-20cm。樹皮灰褐色或暗褐色。葉互生,薄革質(zhì)或紙質(zhì);葉柄長0.5-1.5cm;葉片長圓形、倒卵狀橢圓形、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5-15cm,寬2.5-5cm,先端短漸尖或鈍,基部楔形,稍下延,全緣或上半部葉緣具疏淺鋸齒;側(cè)脈6-7對,兩面均明顯。花兩性,輻射對稱,總狀花序腋生,長8-20cm,有時花序軸和花梗初被白色短毛,后漸無毛,花梗常雙生;苞片三角形,長約1mm;花被管子長約1mm;花被管長1-1.2cm,白色或淺黃色;花藥橢圓形,腺體4,有時連生呈4深裂的花盤;子房無毛。堅果期橢圓形,長1-1.5cm,直徑達(dá)1cm,藍(lán)黑色或黑色;ㄆ6-10月,果期11月到翌年3月。
|
資源分布 |
生于海拔20-1300m的丘陵或山地濕潤常綠闊葉林中。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分布于華南及沙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地。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冬、春季采挖根,去須根,洗凈,鮮用或曬干。夏、秋季采收葉,洗凈,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苦;性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祛風(fēng)止痛;活血消腫;收斂止血
|
功效分類 |
行氣藥
|
主治 |
風(fēng)濕骨痛;跌打瘀腫;外傷出血
|
用法用量 |
用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爛取汁;或干葉研粉,冷開水調(diào)涂。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新華本草綱要》:根皮、葉:味苦、性涼。有行氣活血、祛瘀止癰的功能。用于跌打損傷、腫痛,外傷出血。
|
考證 |
始載于《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Helicia cochinchinensis Lour[H.tonkinensis Lecomt.]
|
科屬分類 |
山龍眼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