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名 | 寒瓜 |
釋名 | |
產地 | 今則南北皆有,而南方者味稍不及, |
生境 | |
性味 | 甘、淡,寒,無毒。 瑞曰:有小毒。 |
歸經 | |
藥物形態(tài) | 結實如斗大,而圓如匏,色如青玉,子如金色,或黑麻色。二月下種,蔓生,花、葉皆如甜瓜。七、八月實熟,有圍及徑尺者,長至二尺者。其棱或有或無,其色或青或綠,其瓤或白或紅,紅者味尤勝。其子或黃或紅,或黑或白,白者味更劣。其味有甘、有淡、有酸,酸者為下。 |
品種考證 | |
養(yǎng)殖栽培 | |
采收 | |
加工 | |
鑒別 | |
貯藏 | |
炮制 | |
質量鑒定 | |
主治 | 療喉痹(汪穎)。治血痢,解酒毒(寧原)。含汁,治口瘡(震享)。 |
功用 | 消煩止渴,解暑熱(吳瑞)。寬中下氣,利小水,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多食作吐利, |
臨證應用 | 其瓜子曝裂取仁,生食、炒熟俱佳。皮不堪啖,亦可蜜煎、醬藏。 又洪忠宣《松漠紀聞》言:有人苦目病;蛄钜西瓜切片曝干,日日服之,遂愈。由其性冷降火故也。 |
配伍應用 | |
配伍禁忌 |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同油餅食,損脾。 |
使用注意 | 胃弱者不可食。 |
附方 | |
醫(yī)案 | |
藥用機理 | |
全文 | 西瓜 (《日用》) 【釋名】寒瓜(見下)。 【集解】瑞曰:契丹破回紇,始得此種,以牛糞覆而種之。結實如斗大,而圓如匏,色如青玉,子如金色,或黑麻色。北地多有之。 時珍曰:按:胡嶠《陷虜記》言:嶠征回紇,得此種歸,名曰西瓜。則西瓜自五代時始入中國,今則南北皆有,而南方者味稍不及,亦甜瓜之類也。二月下種,蔓生,花、葉皆如甜瓜。七、八月實熟,有圍及徑尺者,長至二尺者。其棱或有或無,其色或青或綠,其瓤或白或紅,紅者味尤勝。其子或黃或紅,或黑或白,白者味更劣。其味有甘、有淡、有酸,酸者為下。陶弘景注瓜蒂言,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者,即此也。蓋五代之先,瓜種已入浙東,但無西瓜之名,未遍中國爾。其瓜子曝裂取仁,生食、炒熟俱佳。皮不堪啖,亦可蜜煎、醬藏。 頌曰:一種楊溪瓜,秋生冬熟,形略長扁而大,瓤色如胭脂,味勝?闪糁链文辏剖钱惾怂z之種也。 瓜瓤 【氣味】甘、淡,寒,無毒。 瑞曰:有小毒。多食作吐利,胃弱者不可食。同油餅食,損脾。 時珍曰:按《延壽書》云:北人稟厚,食之猶慣;南人稟薄,多食易至霍亂,冷病終身也。又按:《相感志》云:食西瓜后食其子,即不噫瓜氣。以瓜劃破,曝日中,少頃食,即冷如水也。得酒氣、近糯米,即易爛。貓踏之,即易沙。 【主治】消煩止渴,解暑熱(吳瑞)。療喉痹(汪穎)。寬中下氣,利小水,治血痢,解酒毒(寧原)。含汁,治口瘡(震享)。 【發(fā)明】穎曰:西瓜性寒解熱,有天生白虎湯之號。然亦不宜多食。 時珍曰:西瓜、甜瓜皆屬生冷。世俗以為醍醐灌頂,甘露灑心,取其一時之快,不知其傷脾助濕之害也!墩嫖魃叫l(wèi)生歌》云:“瓜桃生冷宜少飧,免致秋來成瘧痢!笔且印S掷铢i飛《延壽書》云:防州太守陳逢原,避暑食瓜過多,至秋忽腰腿痛,不能舉動。遇商助教療之,乃愈。此皆食瓜之患也,故集書于此,以為鑒戒云。又洪忠宣《松漠紀聞》言:有人苦目病;蛄钜晕鞴锨衅馗,日日服之,遂愈。由其性冷降火故也。 皮 【氣味】甘,涼,無毒。 【主治】口、舌、唇內生瘡,燒研噙之(震亨)。 【附方】新二。 閑挫腰痛:西瓜青皮,陰干為末,鹽酒調服三錢。(《攝生眾妙方》) 食瓜過傷:瓜皮煎湯解之。諸瓜皆同。(《事林廣記》) 瓜子仁 【氣味】甘,寒,無毒。 【主治】與甜瓜仁同(時珍)。 |
語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