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名 | |
釋名 | |
產(chǎn)地 | |
生境 | |
性味 | 苦辛溫小毒。 |
歸經(jīng) | |
藥物形態(tài) | |
品種考證 | |
養(yǎng)殖栽培 | |
采收 | |
加工 | |
鑒別 | |
貯藏 | |
炮制 | 姜汁炒用。宜用滾水泡數(shù)次,切之不可久浸,氣滃有傷脾氣。 |
質(zhì)量鑒定 | 紫厚者佳, |
主治 | 《本經(jīng)》主中風(fēng)傷寒,頭痛寒熱,驚悸逆氣,血痹死肌,去三蟲。 |
功用 | 能破血中氣滯。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臨證應(yīng)用 | 若氣實人誤服參、芪脹悶作喘,宜此瀉之。與枳實、大黃同用能瀉實滿,所謂消痰下氣也。與苓、術(shù)、橘皮同用能瀉濕滿,所謂溫中益氣也。 |
配伍應(yīng)用 | |
配伍禁忌 | 忌黑豆,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然行氣峻猛,虛者勿服。氣溫即止,不可久服。 |
附方 | |
醫(yī)案 | |
藥用機理 | 《本經(jīng)》中風(fēng)傷寒頭痛寒熱者,風(fēng)寒外傷于陽分也。其治驚悸逆氣,血痹死肌者,寒濕入傷于腠理也。濕熱內(nèi)著于腸胃而生三蟲,此藥辛能散結(jié),苦能燥濕,溫能祛蟲,故悉主之,消風(fēng)散用之,深得《本經(jīng)》之義。今世但知厚樸為溫中散滯之藥。而治腸胃濕滿寒脹,溫中下氣,消痰止吐,平胃散用以治腹脹者,味辛能散滯氣也。 |
全文 | 厚樸 苦辛溫小毒。紫厚者佳,姜汁炒用。忌黑豆,宜用滾水泡數(shù)次,切之不可久浸,氣滃有傷脾氣。 《本經(jīng)》主中風(fēng)傷寒,頭痛寒熱,驚悸逆氣,血痹死肌,去三蟲。 發(fā)明 厚樸苦溫,先升后降,為陰中之陽藥,故能破血中氣滯!侗窘(jīng)》中風(fēng)傷寒頭痛寒熱者,風(fēng)寒外傷于陽分也。其治驚悸逆氣,血痹死肌者,寒濕入傷于腠理也。濕熱內(nèi)著于腸胃而生三蟲,此藥辛能散結(jié),苦能燥濕,溫能祛蟲,故悉主之,消風(fēng)散用之,深得《本經(jīng)》之義。今世但知厚樸為溫中散滯之藥。而治腸胃濕滿寒脹,溫中下氣,消痰止吐,平胃散用以治腹脹者,味辛能散滯氣也。若氣實人誤服參、芪脹悶作喘,宜此瀉之。與枳實、大黃同用能瀉實滿,所謂消痰下氣也。與苓、術(shù)、橘皮同用能瀉濕滿,所謂溫中益氣也。然行氣峻猛,虛者勿服。氣溫即止,不可久服。 |
語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