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證]
患慢性淚囊炎后已發(fā)生角膜感染,或患者年老體弱、淚囊萎縮,或鼻腔疾病不適合用淚囊鼻腔吻合的。
[術前準備及麻醉]
術前一天,沖洗淚囊,結膜囊內滴入抗生素眼液。
淚點部表面麻醉;淚囊區(qū)皮下、淚囊頂部及鼻淚管上口處注入2%利多卡因2~3ml,作浸潤麻醉;下鼻道內填入蘸有1%地卡因和0.5%麻黃堿的棉片10分鐘。
[手術步驟]
1.于內眥鼻側3mm,內眥腱平面上3mm處開始,作平行于淚前嵴的皮膚切口,口呈弧形,長約15~20mm,深達皮膚全層(圖1)。
圖1 | 圖2 |
2.置入淚囊撐開器,并鈍性分離皮膚及皮下組織,暴露淺筋膜與眼輪匝。▓D2)。
3.用剪開剪開淺筋膜達皮膚切口全長。分離眼輪匝肌,并壓于淚囊撐開器下,便可見到內眥腱和淚(深)筋膜。剪開淚囊前的淚筋膜,及切斷內眥腱(圖3)(也可不切斷內眥腱)。
圖3 | 圖4 |
4.用骨膜分離器向兩側分離淚筋膜和淚囊壁。顳側分離較難,故首選分離顳側(圖4),向后達淚后嵴,上至淚囊頂部,下到鼻淚管上口。
5.淚總管后側應從上下方潛行分離。使淚囊顳側壁除淚總管處處全部自淚囊窩分離,必要時自下淚小管插入一淚道探針,幫助識別(圖5)。
圖5 | 圖6 |
6.拉開淚筋膜,將淚囊自淚囊窩骨壁分離開(圖6)。分離時緊靠骨壁上下劃動,上至淚囊頂部,下至鼻淚管上口,后達淚后嵴。使淚囊鼻側除頂部與鼻淚管處外全部與淚囊窩分離。
7.用血管鉗夾壓淚總管,盡可能遠離淚囊剪斷之。用鑷子提起淚囊以剪刀剪斷淚囊頂部聯(lián)系,并深入鼻淚管上口處剪下淚囊(圖7)。
圖7 | 圖8 |
8.檢查摘出的淚囊是否完整,如有淚囊組織殘留于淚囊窩,應用銳匙刮盡,直至鼻淚管上口處。用3%碘酊或硝酸銀棉簽燒灼鼻淚管內、淚總管斷端及淚囊窩空腔。
9.以8號探針探入鼻淚管,直達下鼻道(圖8)。
10.用3-0尼龍線縫合內眥腱,以6-0絲線作間斷縫合淚筋膜(圖9),然后以3-0絲線,間斷縫合眼輪匝肌、皮膚。
圖9 | 圖10 |
11.在淚囊摘除部放一壓迫枕(圖10)。繃帶單眼包扎。
[術中注意事項]
術中要保護好內眥動靜脈,一旦破裂會給手術造成麻煩。淚囊窩內殘留組織必須刮凈,以免淚囊炎復發(fā)。
[術后處理]
全身使用抗生素3~5天;第二天換藥,5天后拆去皮膚縫線。鼻腔可能有少量滲血不必處理。
[術后并發(fā)癥及處理]
常見并發(fā)癥為淚囊炎復發(fā),甚至發(fā)生淚囊周圍炎。如一般抗生素治療3~5天不能控制炎癥,應根據(jù)培養(yǎng),選用敏感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