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凌鋒教授 女,主任醫(y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濟大學腦血管疾病治療中心主任 她兼任世界神經外科聯合會繼續(xù)教育委員會主席、亞洲青年神經外科醫(yī)師協會副主席、亞洲女神經外科醫(yī)師協會副主席、中華神經外科學會血管內治療組組長等多項職務,是我國神經介入領域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主要學術成果:1.在國際上首次對脊髓血1.凌鋒教授
女,主任醫(y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同濟大學腦血管疾病治療中心主任
她兼任世界神經外科聯合會繼續(xù)教育委員會主席、亞洲青年神經外科醫(yī)師協會副主席、亞洲女神經外科醫(yī)師協會副主席、中華神經外科學會血管內治療組組長等多項職務,是我國神經介入領域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主要學術成果:1.在國際上首次對
脊髓血管病的胚
胎發(fā)育和血管解剖進行了系統研究,提出“經脊髓前動脈栓塞治療脊髓血管畸形的顆粒直徑不能小于100μm”理論和“椎管內高壓是
脊髓血管病的又一重要發(fā)病機制”理論。2. 提出被國際公認的脊髓血管病新分類方法。3.確定了Cobb’s 病治療原則。4.建立血管內栓塞與手術切除聯合治療脊髓血管畸形的治療方法。5.在國際上首次提出腦動靜脈畸形的集中參數數學模型,并首次成功研制動靜脈畸形的動物模型。6.提出
腦梗塞新分型標準和新的溶栓治療時間窗。7.國際上首次提出聯合抗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理論,篩選出一組有效的抗腦缺血/再灌注損傷中藥制劑。8.在國際上率先開展血管內支架置入治療顱內動脈和靜脈狹窄性疾病。9.創(chuàng)建了我國神經介入放射學培訓和研發(fā)基地,培養(yǎng)神經介入放射學高級人才和從事多種國產神經介入放射性材料開發(fā)。10.在國外發(fā)表論文17篇,國內發(fā)表論文158篇,《SCI》收錄15篇,被國際雜志引用150次,被國際專著引用74次。主編專著6部(其中《介入神經放射影像學》采用中英文撰寫,在世界15個國家和地區(qū)發(fā)行,影響深遠)。參編專著16部。11.獲省部級以上技進步獎8項。獲國家及省部級獎勵26項。
2.海艦
男,38歲。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yī)院神經外科科室副主任,同濟醫(yī)院動物實驗中心主任,副主任醫(y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1992年畢業(yè)于
皖南醫(yī)學院臨床醫(yī)療專業(yè),1992年—1996年在安徽省立醫(yī)院神經外科工作,1996年—1999年在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攻讀外科學碩士學位,1999年—2002年在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攻讀外科學博士學位,2002年至今在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yī)院神經外科工作。主要從事腦血管疾病的基礎和臨床研究、
神經膠質瘤的綜合性治療、
三叉神經痛等功能性顱神經疾病的微血管減壓手術治療、各種顱
腦損傷和
高血壓性
腦出血的急診救治。曾入選同濟醫(yī)院“甘泉新星”和優(yōu)秀學科后備人才杰出青年培養(yǎng)計劃,榮獲同濟醫(yī)院首屆中青年崗位能手稱號和同濟醫(yī)院十佳醫(yī)德標兵稱號。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衛(wèi)生局等多項國家級、市級和院校級科研課題,發(fā)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SCI收錄10篇,中華醫(yī)學會系列雜志5篇,參編學術專著2本。目前是<中國醫(yī)學文摘外科學分冊(英文版)>青年編委、<
中華醫(yī)學雜志(英文版)>和多家國際期刊的特約審稿人。曾在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宣武醫(yī)院Yarsagil顯微外科培訓班進行顯微神經外科技術訓練,國際著名的腦血管疾病診治中心美國St. Joseph’s 醫(yī)院神經科學中心臨床進修、學習和交流,具備較為嫻熟的顯微神經外科技術。醫(yī)學 全在.線提供
教學工作:
神經外科教學干事,全面負責神經外科三級學科的教學工作,曾承擔同經大學醫(yī)學院五年制學生的理論教學、五年制和七年制以及德國留學生的臨床實習帶教,在2007年“迎評促建”(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中擔任責任老師和外科技能培訓。多次獲得同濟大學和同濟醫(yī)院教學比賽中文組和英文組二等獎,曾被評為“學生心目中好老師”稱號,入選“同濟大學優(yōu)秀青年骨干教師”培養(yǎng)計劃。
發(fā)表論文(限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SCI收錄論文和中華醫(yī)學會系列雜志)
1.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bnormal muscle responses and F waves in hemifacial spasm. Neurol Res, 2007;29(6):553—6.
2.Growth inhibition and induction of differentiation by panaxydol in rat C6 glioma cells. Neurol Res, 2007 (In press)
3.The pre—treatment effect on brain injury during restoration of normal perfusion pressure with hemodilution in a new rat model of 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 Neurol Res, 2007; 29(6):583—7.
4.Induction of apoptosis in rat C6 glioma cells by panaxydol. Cell Biol Int, 2007;31(7):711—5.
5.Recurrent perimedull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 at thoracic level. Chin Med J, 2006;119(24):2138—40.
6.Transvenous treatment of a complex cavernous sinus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secondary to balloon embolization of a traumatic carotid—cavernous fistula. Chin Med J, 2006;119(21):1846—8.
7.Treatment of atypical trigeminal neuralgia with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Neurol India, 2006;54(1):53—7.
8.微血管減壓術治療非典型三叉神經痛.
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06; 22(1): 61—62.
9.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 and reperfusion injury of restoration of normal perfusion pressure contributes to the neuropathological changes in rat brain. Brain Res Mol Brain Res, 2004;126(2):137—45.
10.慢性腦低灌注誘導神經細胞凋亡的實驗研究. 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04; 9(20): 405—408.
11.慢性腦低灌注誘導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的表達. 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03; 11(19): 417.
1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and angiogenesis induced by 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 in rat brain. Neurosurgery, 2003;53(4):963—972.
13.慢性腦低灌注動物模型再探討. 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02; 18(1): 169—172.
14.A new rat model of 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 associated with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J Neurosurg, 2002;97(5):1198—202.
15.
面肌痙攣發(fā)病機制的實驗研究.
中華神經科雜志, 2000; 33(5): 292—294.
科研項目:
1.上海市衛(wèi)生局課題:
人參環(huán)氧缺醇誘導分化神經膠質瘤的實驗研究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泛素—蛋白酶體途徑對慢性腦低灌注大鼠認知功能影響及其機制研究
聯系方式:海艦,上海市新村路389號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yī)院神經外科(200065);E—mail:
haijiandoc@yahoo.com.cn;電話:021—6611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