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疾病診療 > 正文:火毒蘊結肌膚 中醫(yī)治療診斷方法/治療方藥方劑
    

火毒蘊結肌膚

  
疾病名稱(英文) fire evil accumulation at skin and muscle
拚音 HUODUYUNJIEJIFU
別名 西醫(yī):急性化膿性感染
西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中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中醫(yī)病證
西醫(yī)病名定義
中醫(yī)釋名 本證為發(fā)病迅速而危險性較大的疾病,多因火熱之毒蘊結肌膚以致氣血凝滯而成。
西醫(yī)病因
中醫(yī)病因
季節(jié)
地區(qū)
人群
強度與傳播
發(fā)病率
發(fā)病機理
中醫(yī)病機 本證為發(fā)病迅速而危險性較大的疾病,多因火熱之毒蘊結肌膚以致氣血凝滯而成,可發(fā)于任何季節(jié),任何年齡。
病理
病理生理
中醫(yī)診斷標準
中醫(yī)診斷
西醫(yī)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依據
發(fā)病
病史
癥狀
體征 見于多種疔瘡,以顏面四肢多見。生于顏面部,初起局部紅腫,形小如栗,很深堅硬而有根腳如釘丁,或癢或痛。繼而腫勢增大,常在3~6厘米左右,疼痛加劇,全身伴有惡寒發(fā)熱,口渴,便秘溲赤,苔黃膩,脈滑數。疔頭破潰后全身癥狀減輕,約7~10天即膿潰根脫而斂。發(fā)于手足部,腫脹堅硬,疼痛加劇,雖全身癥狀較顏面疔瘡輕,但?蓳p筋壞骨,影響功能。紅絲疔多由手足疔瘡誘發(fā),但見紅絲一條,迅速向上走竄,亦可見惡寒發(fā)熱等全身癥狀。顏面疔瘡若毒勢猛峻,或紅絲疔上竄勢猛,或處治不當,均可導致毒邪內攻,引起疔瘡走黃。
體檢
電診斷
影像診斷
實驗室診斷
血液
尿
糞便
腦脊液
其他診斷
免疫學
組織學檢驗
西醫(yī)鑒別診斷
中醫(yī)類證鑒別
療效評定標準
預后
并發(fā)癥
西醫(yī)治療
中醫(yī)治療 治療法則: 清熱解毒。
施治方法:
(一)內服方藥:
1.基本方藥:五味消毒飲黃連解毒湯加減:銀花30克、野菊花20克、紫花地丁
30克、天葵子10克、蒲公英20克、黃連10克、黃芩10克、生山梔10克、黃柏10克、丹皮10克、甘草10克,本方適用于本證初起火毒蘊結,正勝邪實之證。上方每日1~2劑,每劑水煎2次,每次取汁200毫升,微溫,分2次服。
2.加減變化:有惡寒發(fā)熱者加蟾酥丸3~5粒吞服,以驅毒發(fā)汗。熱毒腫甚,倍黃
連、加大青葉15克,加重清熱解毒:壯熱口渴加竹葉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天花粉12克,清泄陽明之火;大便秘結,加生大黃10克(后下)、玄明粉10克(沖服)、玄參10克,通腑瀉熱;溲短赤澀者加木通10克、赤茯苓10克;惡心欲嘔者加陳皮6克、竹茹10克;膿成不易出者,加炮山甲10克、皂角刺10克,透膿托毒;患在上肢者加桑皮6克;患在下加牛膝10克,引藥直達病所。并可配合服用銀黃片1次2片,日3~4次。穿心蓮片1次5片,1日3~4次,六神丸或六應丸,每次服10粒,1日3次,梅花點舌丹每次2粒,1日3次,含化。兒童均減半量。如出現(xiàn)疔瘡走黃按逆?zhèn)餍陌茸C治之。
(二)外敷藥物:
1.初期:箍毒消腫,以千捶膏貼瘡頂。還可用①鮮草藥(任選野菊花全草,芙蓉
葉或花,垂盆草,馬齒莧,紫花地丁一種)洗凈搗爛圍箍腫處,時以汁液潤之,②金黃散、玉露散、銀花露冷開水調膏圍箍腫處。③六神丸或紫金錠研碎,醋調涂敷。④南星醋汁磨成濃汁,涂敷患處。
2.中期:用提膿丹、五五丹等丹藥或藥制蒼耳子蟲摻放瘡頂部,再用黃連膏或千捶膏敷貼。瘡頭已潰、疔腳不化,可于瘡頭插入拔毒釘或立馬回疔丹,外貼膏藥以蝕拔疔根,擴大引流;膿熟未潰,當切開排膿,加用提服祛腐藥線引流。
3.潰后:膿凈新生,摻水石散、斂潰散、蓋以生肌白玉膏,或生肌玉紅膏。
(三)漫浴療法:
治指(趾)疔初起,大黃、樸硝明礬等份煎湯,用l0%黃柏溶液浸浴患指(趾)。
(四)豬膽套指法:用于指疔初起,以豬膽1枚(如無豬膽取雞蛋1枚,一端打1小
孔,倒出部分雞蛋黃),納入八將丹,二味拔毒散1.5克將患指套入,1日1換。
(五)手術治療:顏面疔瘡:膿成不潰宜切排。手足疔瘡:治甲疔:膿腫限局于一側甲沿者,可在膿腫中央縱行切開。蛇頭疔:應在手指腫痛明顯的一側掌面作縱行切口,切開皮膚,切斷皮下與骨間的纖維束,必要時可作指兩側的貫穿切開或指端的魚口形切開,以利引流。蛇腹疔:切口宜作在患指亦白肉際處,縱行切開皮膚后,并將腫脹的腱鞘切一小口。托盤疔:切口依掌橫紋設計,長約l~2厘米,先剪去厚皮,再排除膿頭。甲疽:若有指(趾)甲嵌入肉里,應剪除部分指(趾)甲,甲殼下積膿則宜拔除。
施治要點:
(一)本證以疔瘡為其代表,因治療不當可出現(xiàn)“走黃”逆證,清熱解毒為治療本證之大法。即使有發(fā)熱惡寒全身癥狀,亦不可妄用發(fā)散之品,因發(fā)散藥多芳香走竄,易使療毒擴散。如熱毒內結,口干便秘,當以通泄腑熱,使毒邪隨大便外出,如出現(xiàn)“走黃”征兆,應積極采取有效方法進行防治。
(二)疔瘡的外治,自古各家所傳方法甚多,各具特點。但有些方法今日看來實不可取。疔為陽毒之證,疔上施灸,有火上加油之嫌;又如鈹針直刺疔心,挑斷疔根,然后納藥外敷之法,若使用不當,亦可促使走黃發(fā)生,初不宜用,只宜用于膿成后以擴大引流。即使需用針挑破疔頭以便摻點丹藥,亦只可臥針(針體平臥)挑之,不能立刺。
(三)頭面及指(趾)皮肉菲薄,不可外用白降之類的腐蝕藥物,以免損傷骨膜致成
附骨疽等。
(四)換藥時,如瘡口擴大、疔根已活動,應用鑷子夾住突出之疔根,一邊輕輕搖
晃,一邊稍用力向外拔。將疔根完整取出,一次不能拔出不可勉強,續(xù)摻點提膿祛腐之丹藥,俟完全松動拔出。若強行拔斷將延遲殘根的脫出。
(五)指(趾)部疔瘡切排時,切口方向應盡量與疔的垂直方向平行,避免將疔根切
斷,致使殘根不易脫出。切口不可超過指(趾)關節(jié),以免損傷關節(jié),造成功能障礙。
中藥
針灸 1.患者取坐位,背部向光,在第2~4胸椎間尋找毛孔明顯擴大,且汗毛倒貼在背部之反應點。用6號引線針消毒后,直刺該反應點毛孔處,進針時注意將反應點局部之皮膚向上提起,以利進針和避免刺入過深。進針到針尖1/2左右,留針約1分鐘,出針后可擠出毒血少許,每日針刺1次,一般連刺3次。治療期間須忌口,特別是蛋和油膩重的食物。
2.在患處所屬經絡的遠端及鄰近處,選取穴位,用三棱針進行針刺,深度為1~2
分,以出血為度。適于疔瘡初起小瘰尖而硬,基底較大,未成膿頭者。
3.委中放血法:顏面疔瘡腫痛劇烈,于委中毒筋處(不顯可先蘸冷水,輕輕拍打,使其暴露),常規(guī)消毒后,用針在委中穴砭刺,令出惡血,腫痛即消。
4.三棱針放血法:用于紅絲疔的治療,沿紅絲常規(guī)消毒,于紅絲盡頭,以三棱針點刺出血,同時于紅絲上寸寸點刺出血少許。
推拿按摩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護理 1.高燒患者應靜臥,多飲銀花露,綠豆湯或涼開水。
2.忌房事與忿怒。
3.禁碰撞擠壓結腫處,以防毒邪擴散;荚谑植恳诉m當制動,用三角巾懸吊上肢;患在足部,宜取臥位抬高患肢。
4.忌艾灸,未成膿前不宜過早切開。
5.指疔痊愈后宜加強患指功能鍛煉,以防筋攣指僵。如有屈指功能障礙者,更宜配合中藥煎湯溫浴。
康復
預防
歷史考證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